上期我們討論了非理性的「過急推論」思維(Jumping to Conclusion)的影響。正如其他的非理性思考所造成的流弊一樣,「過急推論」是一個主觀、直覺、快速、簡單的方法解釋一些事情或行為,未經冷靜客觀審查了解和分析,也沒有考慮作此推斷的後果。此做法但求「想到甚麼講了先算」,這是帶有衝動,出於本能反應,是由情緒帶動的。今期,我們再探討另一個常見的非理性思維,就是「只看負面,忽視正面」(Disqualify the positive)。
首先讓我引述幾個常見例子:
(例1) 太太回家煮飯,先生回來吃飯,幾個菜都合口味,只是飯稍為多水略淋,先生第一句話就說:「飯很難吃」,卻沒有說菜煮得怎麼好;
(例2) 小孩放學回家,很高興地拿著成績表給媽咪看,有 7-8 科及格,有 2-3 科稍低,媽就說:「為何又不及格?」但沒有讚賞好成績的科目及其努力;
(例3) 太太不舒服,手腳痺痛,丈夫下班後每隔一天就陪去做物理治療,到週末不用治療。丈夫提出想跟友人去遠足,太太便面露不悅,語氣中暗示對方不照顧她,並沒有提到整個星期的陪同去治療。
(例4) 一對已婚多年夫妻,常因小事而口角,太太懷疑丈夫有第三者,雖然找不到人證,卻處處從懷疑角度去看看丈夫的行為,認為甚麼去運動、游泳、去同事的聚會等都是借口。丈夫平時下班後在家,週末在家煮飯弄菜,她只認為是「掩飾」。當遇上一件小衝突,太太又以諷刺口吻回應時,丈夫也反駁:「我做對的事,你沒有欣賞;我沒有第三者,你又不信,你想這段婚姻怎樣過下去?」一個小爭吵,可以極快升級至婚姻存廢爭議。
當人只從負面角度去看事情,忽略正面的事,這就是「只看負面,忽視正面」的非理性思維。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非理性的時候,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喜愛、優先次序、偏好,特別渴求的如公平公義、忠誠、誠實等價值觀所左右。此外,還有一些因素影響著我們的非理性傾向。
1. 無知(Ignorance)極可能是造成非理性思維的最大原因。正如很多人只看新聞的標題,便已估計到大概內容及結果,其實大部分都是按自己的經驗、經歷、視野作參考。用來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準確度可能會較高,但對於新聞時事的便可能有極大差異。以上例(1) 來說,先生沒有知道(不知)太太做飯的預備花了多少工夫時間力氣,但只從結果來批評,使太太感到自己做多少好菜都沒用,不會被欣賞,一點點的多水,把全部努力都吹走,更感到做煮婦是一份厭惡性的工作。一句負面批評可以造成內心傷痕。
2. 情緒(Emotions)是另一常見的非理性思維的因素。當人的期望落空,便出現失望、挫折,甚至憤怒。例如你會期待自己的努力預備會有人看到,得到欣賞甚至嘉許,但結果反被因小數不理想的而受到批評指責,情緒反應自然欠理性。上述例(2) 媽媽同樣沒有了解(不知)小孩怎麼樣考得多數好成績的科,卻只有批評其少數不合格的科目,對小孩來說是感到不公平,也欠鼓勵,打擊他的積極性。有情緒病(如憂鬱、焦慮、狂燥症)者特別因此而容易有非理性思維影響其日常行為。
3. 恐懼(Phobia)是容易導致令人失去理性反應的精神狀態。某些人怕見到或觸到小昆蟲、老鼠、蟑螂、蒼蠅之類、怕黑、怕獨自一人於房內、怕高、怕水、甚至怕死。有些從未遇見過的突發處境(如煮菜用的鍋蓋手柄忽然脫落; 突然停電; 車子在行駛中突然死火停頓; 在清潔房間時突然見到小蜘蛛在爬行; 行山時遇到要行獨木橋空中行過; 等等),其反應都可能會有大聲尖叫、腳軟、打冷震、撲向旁人求援,失去平時的自信和理性處理,好像判若兩人。
4. 壓力(Stress)也常導致人非理性反應,包括行為上及精神上。很多壓力感由自己燃起,例如因某些大或小事引致的不耐煩,感覺很挫敗,甚至是強烈的不滿,怒火沖天,都可以令人產生非理性反應。例如在公司整天受到很多不同的氣,駕車回家途中又遇到交通意外大塞車,回到家裡便容易找家人來出氣,可以因飯多了水而大聲說:「飯很難吃」。無疑,倘若心中有「不滿」想發洩出來,是正常的,但要有合宜的方法,適當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如果不顧後果任意找人來出氣,你便變成暴君,同時又製造另一個非理性行為的惡性循環。
5. 盲目信念(BlindBeliefs)一些固有的盲目信念可以引向非理性的反應。有些人會堅信「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次做錯,永遠是錯」。例如看到別人曾經吸毒,便視為永遠的道友,避免接觸;一次偷竊,永遠是賊,始終有介心。同樣,若自己曾做錯事,感到遭到別人鄙視,自己抬不起頭來,終日陷於自我指責之中。相反,若然配偶有過一次謊言,便永記於心,每次爭吵都重提舊事,對配偶的行為永遠持有懷疑態度。這些盲目信念有如魔咒纏身,難以自拔,因為自己看不見自己的魔咒。但在日常行為中不期然會出現,以致造成更多衝突、自責、人際關係疏遠、家人及夫妻關係惡化,等等。
持有盲目信念的人,最難接受自己有此問題,因為他們常以有此等信念為生活原則。人若視某些信念成為絕對的真理,便變成絕對主義、完美主義,任何人(包括自己)稍有偏差即犯規條。要處理這問題,首先要放下自我防衛,虛心接受他人(可以是輔導員、配偶、家人、摯友、牧師等)的意見,找出那些盲點; 也要學習寬恕自己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如可以的話向當事人道歉認錯;然後也去學習寬恕別人(配偶、家人、朋友)過去曾經對自己犯過的錯誤,如當事人仍在,情況合宜,也應直接向對方表達。
人天賦有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特質。理性指引我們分類比較分析以求作出最適合的決定,感性讓我們的內心感覺(喜怒哀樂愛惡)有所表達,彼此相輔相成。過份理性會使人感到冷酷無情,過分感性流於飄忽不定,兩者過於偏差也會造成問題。非理性思維的出現,往往是由於過去經驗中透過嘗試與撞板(trial and error)中累積而成。當某些觀念經常強調而又缺乏反思,不容許有例外(exception),便漸漸形成盲目信念。要避免此問題,便要保持開放思維,多閱讀不同觀點、角度的書本、文章。你可以不同意對方意見,但要容許對方有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
「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箴言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