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主內平安,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更深更廣地經歷到從神而來的愛喜樂平安。
不知不覺,這一篇文章已是我在《真理報》中分享的第 107 期文章,換言之,我在《真理報》已爬了共九年的格子2015 年 1 月便要踏入第十個年頭。回想撰寫這一百多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記錄了工作生涯中的點滴,一些感受和一些學習,盼望成為職場同路人的一點共鳴和鼓勵。而在我反思上班生涯的同時,我特別會想到神希望我在職場中活出一個怎樣的見證,為我身邊的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今期的文章中,我打算跟大家分享我常常會遇到的處境,就是要回應下屬對我說的話,當中當然包括一些我怕聽到的說話......﹐就讓我跟大家逐一分享吧!
「這是行不通的」(It doesn't work)
其中一樣我最怕聽下屬說的話是「這是行不通的」(It doesn't work)!我怕這個回應是因為對方通常是在還未嘗試之前便作這定案,或者是在首次經歷挫折後便宣告放棄。要知道任何一個方案或計劃在成功之前也要經過一個屢敗屢戰的磨鍊,所以除非我們已實實在在地測試過所有的可能性,我是不會隨便地同意「行不通」這回應的。
「這不是我的工作」(This is not my job)
我認為隊工是要求隊員互相承擔互相扶持的。在理想的情況下,所有隊員各就各位,盡忠完成自己的任務,這當然是求之不得。但現實是在某些處境下,一些比較能幹的隊員需要補足較弱的隊員,作為上司當然希望下屬們能夠通力合作﹐無分彼此,但作為下屬,當然會劃清界線,不願意承擔不屬於自己的工作。又或者當部門工作量增加,所有員工也要承擔增加了的工作時,我盼望聽到的必然是「I can do it」而不是「this is not my job」!
「與我何干」(I don't care)
我怕聽到下屬說這話因這是晦氣說話,通常是對方在十萬個不願意卻又要聽從指示的情況下說的。當中帶著無奈同時又加上一份惱怒,總之是充滿著負面情緒的說話。另一情況是對方實在毫不在乎,心不在焉,對工作不投入亦欠缺誠意,這種態度也是頗帶負面影響的。
「以前也曾試過」(We tried this before)
這說話通常出自資歷較深的員工,就是在同一行業,或同一機構,甚至是同一部門已打滾了相當年日的員工。在漫長的歷史中,可能有不同的領導做過不同的改革,儘管人物時間有所不同,但那些改革的性質可能也是大同小異,使員工覺得只是新瓶舊酒,甚至可以預測成敗。但我認為在十年前沒有效果的方案不等於在十年後也沒有效果,說到底當歷史的巨輪在不停轉動之時,有些主題也是在當中不停地重複的。所以,在說「以前也曾試過」的時候,重點並非是要抹殺提議的可行性,而是去反思當日不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主題的掌握出了問題,還是策劃和執行上出了問題,從而從經驗中取得實用的學習。
雖然以上這些是我常常會聽到卻又怕聽到的說話,我總會提醒自己時常要耐心聆聽,亦因為我怕聽這些說話而更要謹慎仔細地聆聽,以免我因為自己的偏見而忽略了說話背後的重要。我相信無論我們是處身任何崗位,也必定有些我們怕聽的話,所以我鼓勵大家越是怕聽的話則越要用心聽,這樣才能不受個人情緒影響地做出客觀和全面的決策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