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9 月底十月初期間,香港發生轟動全球的『佔領中環』事件,起初不少學生在中環地區政府大樓前門示威和請願,希望 2017 年的特首普選能夠容納一般市民的提議。由於警察嘗試以 70 多枚催淚彈驅散群眾,激發更多香港人更大的怨憤,不單繼續佔據中環地區,連本來沒有計劃佔據的九龍旺角區突然間也被超過千人紮營佔據。
『佔領中環』事件迫使香港很多教會領袖和信徒思考怎樣回應這關於政治的事件。固然,比較多的是不作任何公開的評論,只是在內部作適當的提醒可否和如何參與,並且為全城的平安代禱。對於那些否定任何參與的基督徒領袖,他們通常的神學論據基礎是以色列人向撒母耳要求設立帝王制度之時,神認定他們是離棄祂的管治,因為以色列人那次類似民主訴求就是否定上帝的權柄。因此,不少基督徒認定民主制度是敵對上帝的政制,信徒絕對不應該參與。在這方面, 北美洲的信徒則沒有這種爭論,因為他們對於教會執事和牧師的接納已經透過民主選舉的過程。
不過,香港有些牧師寧願放下神學爭論,直接以行動來表達他們支持學生的訴求。 十月十二日是佔領行動發生以來的第三個主日,在旺角街頭有兩間教會的牧者舉辦聖餐崇拜,兩場聚會吸引近百位信徒參與和大批市民圍觀。其中一教會在那裡舉行聖餐崇拜,並且指出香港正值非常時期,信徒當下之責是守護香港,關注和適當參與其中。
另一教會除了主持聖餐崇拜、靜默、唱詩及祈禱外,還有信息分享,表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是神所造,而每一個人都是罪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所以社會需要一套良好的民主制度去監察所有人,包括最高權力,避免絕對的權力引致絕對的腐化。這位牧師亦指出聖經羅馬書13:1雖然叫信徒順服掌權者,但只要看到羅馬書13:3-4就會明白其所指的政權必須行公義、合神心意,這才值得大家尊重,而現時香港政府的行為遠遠未能達到行公義好憐憫(彌迦書6:8)的水準,故此香港人要用公開的愛與和平方式表達意見。同時,這牧師也了解到區內小商戶在這場運動中受到營業額的損失,故呼籲信徒多光顧小商戶,並使他們了解初衷。
與此同時,一批基督教機構和宗派代表、基督徒專業人士,在網上聯署呼籲特首向人大常委提交政改補充報告。發起人包括已經退休的蔡元雲醫生、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袁天佑牧師、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前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等社會知名人士。聲明指出,政改諮詢於五月完結後,香港的實際情況有一些重要及和政改相關的新發展,包括目前的佔領行動,因此聲明建議香港政府向人大常委提交補充報告,如實地向人大常委講述這些最新發展,讓人大常委考慮是否需要就八三一(即8月31日)決定作補充或闡釋。
不少信徒和教會領袖不願談論這事件乃希望避免教會分裂,因為一些大型教會的領袖的確提及會友因現今政局而撕裂。事實上,大多數教會及信徒一直迴避了討論政治(即是公共事務),又或誤解「政教分離」和「政治中立」,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倦入爭論,就可專心福音事工。許多教會,由於缺乏教導信徒建立空間去討論,思考及反省,一旦發現置身於動盪的大時代中,才發現信仰無法承載當前的掙扎。
若民主在社會上要有進展,除制度的建立外,也包括公民性、民主精神的培育。教會作為一種公民共同體的建立,特別是如何處理不同的意見和對立的立場,教會仍然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不少基督徒最大的難處是動輒將不同的見解化為黑白分明的真理問題,將自己的政治見解視作真理。如此,教會就陷入了只有一條「路線」是正確的思維,不擁護這條路線,就是敵人。教會要在對待異見問題上學習以理性分析大家的立場,效法上帝帶著寬恕的愛來共同回應社會危機。
願信徒面對爭議之時能思考羅馬書第八章一段經文:「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迫害嗎?......」主耶穌的愛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縫補撕裂和化解人間怨恨。
求主賜予我們智慧、勇氣、信心、盼望、愛心來面對這世代的艱險和人們各式各樣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