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聖經 人生】科學證明沒有上帝?(二)

 

Science女兒說科學已經證明沒有上帝,父母可以由自己做起。先是成為上帝的兒女,然後照著天家的「家規」做事。「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三章15節)

一方面你的生命是聖潔、尊主耶穌為主的,一方面女兒看見你是心中有盼望的,然後要常作準備。

幫助女兒了解「科學」的有限,同時也幫助女兒發現聖經介紹的上帝是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神」。這位創造主是那位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的,在科學的事實中,我們不難找到祂留給我們的證據。

其中最容易了解的就是創世記第一章給我們的兩大原則:「各從其類」、「是好的」。

上帝告訴我們﹐祂的創造叫我們去考察事實的時候,必定口服心服,創世記第一章有十次說「各從其類」。「上帝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創生世一章11節),造水中生物時又說「各從其類」。造空中飛鳥也是「各從其類」,地上牲畜、昆蟲(爬蟲)、野獸也是「各從其類」。(造人又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人是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

告訴女兒,看看科學的事實,生物是否有類別,有範圍。起碼我們能夠看見魚類、鳥類、爬蟲類、野獸類、植物類、動物類。一類不能變成另一類,甚至狗類也不能變成猿猴類。狗類無論如何變,如何「選種」,都不可能變成猿猴,當然也不可能變成魚類或鳥類。女兒可以盡量去研究,她愈研究就愈發現上帝造物的奇妙和智慧,是我們現代最先進的科學家也遠遠不及的。

創世記第一章提到六次「好」,加上最後說:「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很好,VERY GOOD )」﹐上帝所造的一切如果是十分好,那麼,如果變化的話,只可能變成沒有那麼好,也就是說被造的一切只會變不好,不會變更好。

在日常生活,我們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的變化,是不是只會愈變愈壞?正如「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詩篇一百零二篇25-26節)是否只會漸漸舊了!英文的「舊」和「老」是同一個字「OLD 」,真有意思!

我們都知道,無論我們怎麼樣保養,怎麼樣化妝,我們都不可能不老化!女兒現在年青,可能只有十來歲,皮膚光滑漂亮,但是,事實是她也會愈來愈老!聖經的話是可信的,「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

讓我們常作準備,這世代有一些人是被騙的,但有一些人是故意不要上帝的:「原來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章18-20節)

有一些人是「阻擋真理的」,但是更多人是被騙被誤的。那些不願聽真理的,我們只好由他們去。但是那些有意追求真理的,我們要常作準備,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

女兒說:「科學已經證明沒有上帝。」我們要先有共同的定義,何謂科學,何謂證明,何謂上帝。科學是一種求知的方法,是有限的,非物質的事情不是在科學的範圍之內。「證明」是要求可以重複重做的。上帝是什麼呢?女兒有定義嗎?上帝是「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是天地的主」,「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我們也是祂所生的。」(使徒行傳十七章24-28節)

如果沒有上帝,我們可以不管,但是如果有上帝的話,我們不去揣摩,那就不是明智之舉。我們不要說:「我相信沒有上帝,所以我不去研究。」正如我們不要說:「我相信沒有大考,所以我不去問清楚。」

所以,明智之舉是要揣摩,要去研究,要查考清楚。如果上帝真如聖經所說是「天地的主」,「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那麼,我們應有怎樣的態度去揣摩呢?我們需存敬畏的心去揣摩。

既然聖經說:「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那麼,最自然的方法就是研究被造之物。如果上帝就是那位創造一切的,那麼這世界和其上的東西都是祂所造的。這些東西也是科學所研究的,那麼,科學的事實應該能夠幫助我們揣摩。

女兒讀了一點書,希望她做個明智的人,審核一下書上所說的,是事實或是意見。事實是實在的東西,我們大家都能夠觀察到,意見是某些人,某些科學家的見解,不一定是事實。比如書上說,生命的來源是從無生命的東西來的,但是聖經說「各從其類」,生命必需是從生命而來的,那麼,我們就看看事實,事實是支持那一個見解呢?我們要的是事實的證據,而不是「可能」,「或者」這類的解釋,我們看見的是什麼呢?有見過生命從無生命來嗎?或是我們所見到的生命,都是從生命而來?我們見到的事實,支持那一說?

比如書上說,人的遠古祖宗是猿猴之類,聖經說人是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的,第一個人亞當清楚自己與所有動物都不同類。問女兒,她看見的事實是支持那一說?

女兒的書上可能說,人與猿猴同祖宗,因為人與猿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可以請女兒想一想,同一位設計者,設計的東西會不會有相似的地方?同一位建築師建的房子,會不會有相似點?同一位書法家寫的字會不會有相似點?同一位音樂家寫的音樂,會不會有相似點?同一位創造主造人也造猿猴,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呼吸同樣的空氣,有相同的食物,他們的身體構造,身體機能,理當有相似的地方,但卻各自只繁殖他自己的類,太奇妙了!

過去的事情,是不能重複的,我們都知道歷史(過去的事)是不能重演的。所以研究過去,不是用科學的辦法,而是用法庭的求證法:看證據,作決定。證據必須是見得到的事實,而不是猜想。請女兒重新細看她讀的書,那些說科學已證明沒有上帝的字句,是事實或是人家的見解,人家的猜想。

我們歡迎討論事實,客觀的看事實,而不是主觀的相信書本或老師。主觀的相信,可能就是迷信。科學是不斷被問的,真的事情愈問愈顯得是真的,不真的當然不喜歡被問了。

真要相信沒有創造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那些不肯聽、不肯思考「是否有上帝」的人,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可能是因為不願要面對創造者的定律,不想有一天要「交賬」。但是,如果上帝確實存在,又如傳道書告訴我們的:「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十二章13-14節) 那麼,一個聰明人應有什麼態度呢?要獨立思考,細細研究,因為是生命最重要的事。

「存著無虧的良心......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父母是否有好品行十分重要,我見過一個兒子,他科學上的疑問全解決了,但不要信上帝,因為他不喜歡父親。父親希望他信主耶穌,他就偏不要信。一位女士,阿姨是基督徒,她不喜歡阿姨,阿姨去天堂,所以她不去。他們不信,不是因為客觀的理由,而是因為主觀的理由,這是為什麼父母和兒女的關係很重要,免得成為兒女的攔阻。但是我們在世上都是不完全,不理想的人,有一天我們在耶穌基督裏完全得贖,信祂的人就不再有「舊人」的不完全。

其實,天國是無罪、無病痛死亡、眼淚、等罪帶來的症狀,是沒有咒詛,沒有黑夜的。有主上帝的光照,作王直到永永遠遠。那已過去的一切不理想都不存在。信主耶穌為創造主,為個人救主,不但可永遠在無罪惡、理想的天家,而且,今生在世也可以平安喜樂、有智慧、有盼望、有主同行、有主供應。真希望不但這位女兒,而是人人都得到這福氣。

「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讀讀新聞,看看這世界的問題,我們多麼盼望耶穌快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