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聖經 人生】科學證明沒有上帝?(一)

 

God「我的女兒不相信耶穌(上帝),經常說科學已證明沒有上帝。作為父母應以什麼態度和做法引導她?」

這是一位作為父母的聽眾寫給我的問題,這類問題是常見的,因為我們的社會盡量使這代的孩子,不再相信有上帝創造主,而是要他們相信「科學已證明沒有上帝」。

什麼態度?和面對任何人的態度一樣:「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得前書三章15-16節)

創造主的真理太好了,無論對何人,在哪裏,可以說,置之四海皆通。女兒可以說這話,相信她不是五、六歲的小孩子。那麼,什麼意思呢?可能父母沒有照上面聖經所講的養育她,怎麼辦?辦法是一樣的,只是孩子小的時候容易得多,愈大愈困難,要花的時間也相對的更長。

這兩節聖經有好幾樣事情父母應做的,如果以前沒做好,現在開始吧。西謬說:「遲作比沒作好。」(It is better late than never.)「心裏尊主基督為聖。」

聖潔─分別出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活必須是分別出來的,而且是以基督為主的。主耶穌基督是我們人生的主人,我們活一個分別出來,以基督為主人,以基督為老板的生命。

當然,第一樣是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自己先回家,回到創造主的家。「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一章12節)

你回家了嗎?你已經是上帝的兒女嗎?上帝是愛我們,祂是慈悲的,祂知道我們有問題,不理想,所以祂要幫助我們。

「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馬書十二章1節)。

信耶穌不是:「啊,我信耶穌了,現在祂會聽我話了,有求必應,萬事如意。」

是誰聽誰的?誰是主?誰是僕?如誰的意?如我的意嗎?信耶穌是:「主啊,您是主,我是僕,完全聽您。」「您的智慧無限量的高過我的智慧,我感謝您肯赦免我一切的罪,叫我不致滅亡,反得永生,我理當自願地把自己獻上,完全遵從您。」

因此,不再是我!主說來我就來,主說去我就去;主說饒恕,我就饒恕;主說愛,我就愛;主說不要發脾氣,我就不發脾氣;主說溫柔,我就溫柔......。

你回家了嗎?你的生命是上帝管理的嗎?上帝給我們的手冊,你讀熟了嗎?你遵從了嗎?

過去沒做好,現在趕快做好!「感謝上帝,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哥林多後書二章14節)

我們的香氣是只有一點點,或是很明顯的呢?當然,這不是靠自己,所以說「感謝上帝,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只要我們願意把自己獻上,不再自作主張,上帝能夠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也能使我們顯揚香氣。這香氣是因為我們認識基督,因此,我們必須真認識基督。祂是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主宰,這是為什麼要用功熟讀聖經,叫我們真認識祂,我們就會像保羅說:「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立比書三章8節)。

耶穌是你的至寶嗎?還會為了「自尊心」而吵架嗎?還會為了所謂「原則」而固執己見嗎?那「原則」是上帝的原則或是自己的原則?常常聽見有人說:「我是為了原則。」(It is a matter of principle.)希望我們自問「聖經那裏講到這原則?是上帝不變的原則嗎?」

這位問問題的家長,他的女兒與他的關係怎樣?女兒喜歡和他交談嗎?女兒有觀察到爸媽「心中有盼望」嗎?她會問父母「心中盼望的緣由」嗎?以耶穌基督為主的人,他人會觀察到他的生命是有盼望的,是活潑的。和他接觸的人,特別是家人,會羨慕這美好的生命。如果女兒覺得父母可親近,她就敢問父母「心中盼望的緣由」。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一方面我們的生活叫家人發現我們心中有盼望,另一方面我們要常作準備。

比如,今天的問題「科學證明沒有上帝嗎?」我們要作準備。起碼知道何為「科學」,何為「證明」,何為「上帝」。「科學」一詞之意是「知識」。科學不等於事實,因為知識不一定等於事實,更不是一切的事實。所謂科學的知識是以科學方法所得到一些知識。科學方法是需要觀察的,不能觀察的事情不在科學範圍之內,所以科學方法可以給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科學只可以求證現在的事情,過去的事情可以看看有沒有證據,將來的事情則可以根據現在所知做預測。

因此,科學可以證明給我們看的,必須是現在可以觀察的事物。比如,科學不能證明歷史,歷史是現在不能觀察的事情,因為不可能重演歷史,這是為什麼科學是有限的知識。一般人的「科學」是指某些「科學家」的見解,那是某些人的意見。意見並不等於事實,更不等於真理,真理是不變的事實。

科學不可能求知非物質的事情。比如,愛,愛是非物質的,所以不在科學的範圍裏。比如,靈,像鬼,像魂這類,也非物質,也不在科學的範圍裏。我們可以說科學不能研究靈、魂或鬼這類非物質者,但我們不能說這些非物質者是不存在的,那就太武斷了。就像我們不能說歷史,愛、恨,因為不在科學研究的範圍裏,所以是不存在的。那就像我們說:「科學已經證明沒有中、日戰爭,沒有希特勒殺害六百萬猶太人,沒有愛,沒有恨,也沒有感情。」

了解「科學」是,和不是什麼之後,我們要了解「證明」是什麼意思。在法庭上,法官和陪審員做的決定是根據證據。他們不可能證明,要不然就不會有不同意見。因為證明需要重複要求證的事物。我們可以證明在現在的情況下,氫氣和氧氣混在一起,點個火花,會產生水。因為我們可以做這實驗給人家看。不但我可以做這實驗,你也可以,他也可以,這叫「證明」。但是,我們還要小心說明是在現在的情況下,因為如果情況不同了,可能這實驗的結果又不同了。這是為什麼在實驗室做研究,寫報告的時候,都要寫得十分仔細。比如說我們用以做實驗的水,要寫明是蒸餾水、軟化水、去離子水......,因為只有在指定的情況下,才可以重複該實驗,不是什麼情況都可以重複該實驗的。要證明一件事,要求那件事,可以被重複。

我們也要先知道「上帝」是什麼意思。因為「上帝」一詞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必須要先有共同的定義,才能溝通。

女兒說:「科學已經證明沒有上帝(神)。」

作為父母應有的態度,先是要有尊主基督為聖的生命,然後學習有耐心的了解女兒在想什麼,為什麼那樣想。下次繼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