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周日 (2014 年 7 月 6 日) 講道時,用輕蔑和嘲諷的態度,批評七一上街遊行的市民和七二凌晨「預演佔中」佔領遮打道的學生。他指參與者羊群心態,心靈沒有平安,不懂用腦分析,不問情由經常要「發聲」。他認為教徒應學習耶穌基督的「默默無聲」,處事不驚。
上月,香港一群牧師、傳道人及信徒共有一百卅二人聯署,以廣告形式刊登聯署聲明,表達對一位主教關於「佔領中環」之講道內容深感憤慨。於七月二十日出版的《時代論壇》聲明指,耶穌選擇在審判者面前默然無聲,是因知道天父旨意,並不表示其他人及信徒面對不公義時同樣需要噤聲,更指責該宗派领袖於講台上揶揄嘲諷與他不同意見的市民及其表達方式,有失牧者風範及操守。該聯署指在講壇的宣講須謹慎,「避免予人其為政治權力的代理人,進行壓制言論自由之嫌。」
基督徒怎樣面對社會的公義問題(例如公眾言論自由)向来都會引起爭議。然而,對於這問題,信徒不應該採取駝鳥政策,而應該從聖經和教會歷史的整體教導去面對這個問題。固然,怎樣實際處理個別事件則需要大家一同討論去達成一個共識作解决問題的方針。
基督徒因為關心社會事情而發聲是基於創世記第一章的文化使命(創1:26-28)衍生出來的。亞當的後裔活在世上的時候须要知道這創造主原本的美善心意,雖然這神聖美善的心意現在因為罪的緣故被蒙蔽了,不容易被人了解和接纳。
固然,基督徒所尊崇的信仰核心是基於耶穌基督的復活和救贖—祂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代罪、赦罪。然而,基督耶穌在福音書裡透露了關於神是創造主和最终審判的主,祂不時提醒以色列人(神的子民)的生活和行為须要遵行或符合這位創造和審判主的律法(太5:17-20)。故此,基督徒不單認為聖經所啟示的律法是對信徒有益,其實也對所有人有益,雖然教外人士不以為然 !
主耶穌在大使命裡提到的—「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太28:20)﹐肯定包括了上帝創造(太19:4-9)和審判的教訓(太13:36-43,24:3-44)。所以,教會向信徒的教導也應該包括這方面的真理, 而關心社會事情也應該包涵在關心創造真理之內。
基於以上的推理,教會的長老、執事、傳道人、牧師都不可忽視對於社會關懷的教導,不應該把這方面的真理視為額外或可有可無的東西。事實上,北美洲過往四百年能够發展成為安定和繁荣的福地﹐乃因為美加兩國的基督徒祖先都樂於在社會中不遺餘力地彰顯上帝的公義和慈愛。當然,他們的動機是要荣耀上帝。不過,他們關懷社會的結果則是產生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安定、繁荣、清廉、公義的國家。這樣對北美洲的歷史文化之認識,不單纯粹是頭腦上的知識, 既應該是教會主日學教材,也應是在社群中作光作鹽的推動力和付諸行動的神學基礎 !
现今,不單香港信徒要急切面對很多政策所產生的社會爭議,加國法律和政策使家長不能阻止子女在公立學校裡接受不合聖經教導的性關係、世俗的世界觀、兩代的道德倫理 ﹐基督教學校也因為其財政接近一半是省政府的撥款而可能不久將來也要就範。我們的下一代已經越来越被世俗的自由主義所俘虜,以致年輕一代越來越質疑聖經的可行性和實際價值,教會領導層的接棒更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可惜不少教會领袖天天只忙於應付做不完的内部事情﹐或以為社會的問題不會影响到信徒和教會。
對比三、四十年前的加國和整個北美洲,教會现今面對世俗的挑戰是倍增。要扭轉這劣勢,牧師和信徒领袖們都需要重視「神國/天國」如何在這世上彰顯,要加倍努力聯合起来,同心合力在世上、在加國為了榮耀基督去教導信徒如何面對社會問題,以致教會繼續在加國被視為光和鹽。
盼望教會领袖能鼓勵信徒在公共領域上表達對社會事情之關懷。若普遍信徒都遵行這方面的教導,基督徒不單能夠抵抗世俗潮流的衝擊,更能影响社會文化和甚至締造一種迎合時代變遷的代表性文化。
願基督徒都能活出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的教導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