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即白"
上期我們討論夫妻間的衝突過程中, 有很多是涉及非理性思維 (Irrational thoughts)影響著行為的選擇,其中提到的是 "mind reading", 認為自己能看通對方想法, 並認為這看法就是真的、對的; 簡單來說,就是以把自己 "假設"(即未經肯定、未有確實的觀點)當作事實來處理。在夫妻衝突中,女性往往較為感覺導向,相信直覺; 男性側重邏輯和證據,往往容易引發反駁,把爭吵升級,然後提出解釋時又不接受,認為是 "解釋即是掩飾",於是導致另一個衝突,對彼此關係帶來更多傷痕。如不正視改善,後果不難想像。
"非黑即白" 兩極化
今期我們探討非理性思維(Irrational thoughts)中另一個常見現象,就是 "非黑即白" 觀念,又稱 "兩極化思維"(polarized, dichotomous thinking),例如:讀書若非有 A 級成績,就是讀書失敗; 入不到大學,便沒有好前途; 獨身、離婚、做了單親媽媽,人生便不會有快樂; 買不到樓,便沒有機會娶個好妻子⋯⋯等等。持這想法的人,往往把事情、遭遇、逆境過份簡化分類,認為自己所遇上的情況是沒法改善的,只有往更壞方向想,進而形成自圓其說(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惡性循環。猶如一位會考生,常認為自己並非讀書材料,便覺得努力也是無用,是浪費,便索性不去預備,結果當然是考試失敗,未能升入大學。同樣,如果離婚後便視為終生幸福的結束,與快樂無緣,把自己鎖於憂鬱自怨的世界裡,不去開放自己,接觸朋友,自然地他/她的生活也了無生氣,難以感到快樂。
愛我,不做; 做,不愛。在婚姻生活裡,有些太太也會有些類似 "非黑即白" 的想法,例子:A. "老公若是愛老婆,就不會做出讓老婆不開心的事。如今,他趁我出門公幹時自己獨自去旅行,有意隱瞞,分明是去私會情人"。初步了解,看法似乎有道理。但在這自訂界線時("獨自去旅行" 是否只有 "去私會情人" 而不會有其他可能性?)指控者要有胸襟量度及理性角度去看其他可能性,正如由黑到白,中間可以有 100 種以上的灰色程度,更何況世事有更複雜的可能性!
查詢搜證靠信任
例如丈夫趁太太出外公幹時,自己出外旅行而事先沒有說明,其原因為何?是否獨自去?為何選擇獨自旅行?是否不可能 "獨自旅行"?(是你的個人觀點?對方有沒有獨行經驗和習慣?)是有同伴?若是,同性還是異性?是朋友抑或是紅顏知己?雙方可否提出有力証據支持自己,或是指證對方?若然是羅生門(雙方都沒有確實證據,各有各說),那麼,雙方便要從更大的角度去看此爭議,是要有利促進和諧關係的選擇?還是要採取長期鬥爭路線?他所說的是事實的全部抑或是仍有隱瞞部分?更重要的是,太太是否信任丈夫?信任,是任何關係的基石; 基石若破裂,關係難建設。
中間調停冷靜期
處理方面,如果雙方能冷靜客觀討論,聆聽對方意見,那是好得無比,但現實世界卻非如此美麗。若然雙方難以客觀討論,經常越吵越烈,則要找雙方都接受的人士作中間人(mediator),以客觀中立角度去看事情,不偏不倚。若然仍不見效果,則進而尋求牧師,或專業輔導員來介入。倘若經歷多次處理仍不見進展,則雙方要考慮短暫分開居住,如 1-3 個月,雙方仍可協議定期見面(為照顧子女、經濟安排,等),目的是要雙方皆有一段冷靜時間,在沒有對方的日子,情緒較為平靜時,讓自己可以細心回顧婚姻關係的變化過程,由初相識、感情建立、互訂婚盟、蜜月期、爭吵出現、關係變化的不同階段等等,再次回顧當中的彼此互動。這目的不是數算對方舊帳,而是細看互動變化中,有甚麼因素導致問題出現和加劇?何以對方有激烈反應?有那些是你負上較大責任的?有那部分是對方之過?當彼此都有空間處理這些思緒時,待見面時便較易以客觀角度傾談,一起建立共識。
單獨見面是不忠?
例子:B. "丈夫在婚後不應有異性女朋友,不應單獨見面,如果有,就是對我不忠。" 此想法是認為丈夫在婚後仍有女朋友,並單獨見面就是不忠。這也是 "非黑即白" 非理性思維的另一情況。
缺乏安全求完美
在現代社會,男女都有極多機會在工作上個別接觸,下班後亦會有不同場合的社交聚會,可以說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因為有單獨見面便視作丈夫不忠,那是反映對配偶的不信任,可能是源於 "自信心或安全感不足"。又甚至可能是由於自己父母有類似情況而導致分裂, "原生家庭" 背景影響而產生過敏反應。亦有可能是來自 "完美主義" 觀念,期望自己配偶是 "樣樣都好",這才是幸福快樂的婚姻。
負面推想無限綱
如果友人向她表示見到她的丈夫單獨與一位女士在某餐廳進餐,談笑甚歡。她聽後便定性為丈夫 "不忠",進而認為她的婚姻不完美,判斷她的婚姻 "失敗、完了"!無疑,這看法是過於 "無限上綱",無止境地負面推想,反映她對婚姻基礎淺薄,看事情過於簡化,對丈夫欠了解,對自己欠自信。把小小負面情況無限擴大,未曾向當事人查詢澄清,便立即聯想至最惡劣情況。這些過敏反應,可能是太太(懷疑者)的問題,也可能是丈夫(被懷疑者)在不覺之間做出的行為,令配偶懷疑。無論是那原因,都要及早提出討論,探索不信任的起源為何,對方亦應澄清實況,解釋當中細節過程,不要讓這些癌細胞發展下去,破壞健康的婚姻。透過這些坦誠商討,最好能達致一些共識。例如日後如有單獨見面,盡可能事先知會對方,或事後第一時間讓對方知道,以免誤會。如情況許可及各方同意,可以夫婦同時出席。如果沒有結論共識並以行動釋謠,類似的情況會不斷案件重演,男方會認為對方無理取鬧,女方亦視對方為死不悔改,關係只會越弄越僵。扼要而言,彼此都盡量以坦誠對待,同樣另一方亦應對對方有合理信任,不必事事皆疑,因為這樣的婚姻生太沒有意思了。
世事只有真情趣
曾經有句流行廣告:"世事無絕對,只有真情趣"。此句含意多少,在乎聽者人生領會多深。它卻是點出世事並非由黑白分隔,當中有很多很大的差異,可以是令人激憤,也可以令人熱淚盈眶,更可以令人笑看人生。婚姻當中,有很多很多瑣碎事,有些會令你開心,有些會令你激心,你會選擇那些去回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