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電影院上映的福音電影

 

Son-of-God由於去年在美國電視台播出的一套連續劇有非常好的收視率,引發製片人將它編輯和加工成為一套電影,並且於上月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一般電影院上映,它第一個星期的票房收入也很滿意。

這套名為 Son of God [神的兒子] 的電影,於去年在電視上播放受到很多仍非信徒的美國人欣賞,令他們產生對福音的興趣。 然而,到了不少基督徒於上月在電影院裡看了該電影之後,負面批評的卻反而不少。究其原因,那些批判者大多數指出裡面有些情節與聖經福音書內的細節描寫有差異,所以因那些細節不能令他們滿意。

令外,更有人批評它沒有 "清楚" 帶出耶穌基督為何道成肉身,沒有詳細談及罪、悔改和地獄等等基督教信仰核心問題,這些人批評該電影不能使人反省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問題 : 耶穌基督的死亡怎樣使人得益。

筆者有幸被邀請看它的首映一場。固然,我也發現了一些與聖經內容不同的細節,例如:拉撒路復活的一幕。約翰福音第11章記載主耶穌沒有走進墳墓裡看拉撒路,然而,該電影卻映出祂走入墳墓,而且還用手撫摸拉撒路的額頭。另外,聖經沒有記載羅馬政府派駐耶路撒冷的總督彼拉多迫害猶太人,但該電影有一幕卻如此描繪這總督。

不過,我不會認為那些不符合聖經的細節對傳達福音有多大的負面影響。我當然明白一般基督徒都期望該電影的情節和對白是一字不錯、與聖經完全吻合,那固然是最好的。但我們應該反省:即使約翰福音記載耶穌事跡的先後次序與其他3卷福音書都有分歧,那究竟是約翰福音有錯還是其他3卷福音書有錯 ? 所以,我們不應該計較在細節上的不吻合地方,而是在整體的神愛世人和基督救贖世人這命題上的表達。在這兩方面,我覺得 Son of God 這套電影比幾年前 Mel Gibson 所拍的 Passion of Christ 所覆蓋範圍更廣,因為 前者[神的兒子]是從門徒約翰口述去介紹主耶穌的事跡,而結束也以耶穌所寵愛的門徒約翰口述,帶出基督的復活堅固了眾門徒為祂殉道的原因,正如約翰福音所記載:"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11:25]

所以,若要我比較上述兩套電影,對於非信徒來說,『神的兒子』更加吸引人思考耶穌的生與死對於世人的意義,雖然以視聽效果來說,Passion of Christ 似乎水準略高。

關於細節那問題,我也明白製片人要顧慮到避免電影院的觀眾不到半路已經感覺電影沉悶,因為電影院觀眾多數並非基督徒,若跟隨聖經的情節平鋪直敘,非信徒多數 會看到半路已經失去集中力。況且我們要客觀地去思想,若不是打著基督教旗號的電影機構去拍該片,那麼,我們就不能以搞福音佈道大會那種標準,要求該電影成為一字不錯的福音書卷的翻版 ! 值得稱讚的是,製片人設立了一個網站幫助慕道者找到更多聖經的解釋和教導,並且很謙卑地說 : 任何人手攝製的電影都不能完全地表達出耶穌的生命。

本月 [四月] 有另外一套名為『挪亞 NOAH』的電影在一般電影院上映,背景就是創世記洪水的故事 。筆者尚未看過,但已經聽到很多比較負面的批評,有些伊斯蘭教國家甚至會杯葛該片,因為太過抵觸可蘭經的述說。

各位讀者,大家不妨抽空去看以上兩套電影,即使兩者都叫你不滿意,但多多少少會幫助你更深地從福音書和創世記的洪水去反思上帝的慈愛和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