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柏林影展和神風敢死隊

 

Japan

 

在上月的柏林影展中,日本反戰電影《小小的家》女星黑木華贏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成第四位日本人獲取柏林影后榮銜。該片導演山田洋次表示,期望它向戰後世代傳達戰爭帶來巨大禍害的信息,並告誡日本政治領袖必須汲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而掀起戰爭。


導演山田在記者會上稱,該片所描寫的正是其少年時代生活的東京,他盼望自身的故事能夠幫助沒有經歷過戰時真正面貌的觀眾去感受當時的實況。他說:「日本人能了解戰爭的世代與不了解戰爭的世代存在巨大隔閡。如今包括首相在內的日本領袖均是戰後出生的一代,這一代有否確切汲取到歷史教訓,明白不能再次掀起殘酷悲慘戰爭的道理,並據此而活,成為令人憂心的疑問。」

他更反對首相安倍拜靖國神社以表揚陣亡日軍之錯誤行為。他清楚知道日本侵略中國使超過一千萬中國人遭日軍殺害,他說:「這些全都不應容許再次發生,日本的政治家需要學習歷史教訓」。他憶述自己年輕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的日本人都覺得不可能在戰爭中敗給美國,報章亦訛稱日軍節節勝利,直至 1945 年 9 月美軍登陸日本那時,他才突然醒悟,明白日本政府一直矇騙自己的國民。

筆者十分佩服山田這種求真和作為這世代忠實見證人的美善精神,而非只為名與利去拍電影,並非為了自己的榮辱而投放他人生最後的重要時光。

與此同時,上月傳媒揭露日本南九州市博物館將二戰「神風敢死隊」自殺式襲擊隊成員的最後家書等遺物,已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惹來中韓兩國猛烈抨擊,亦令外界關注到聯合國這項旨在保護重要文獻,免受時間和氣候條件破壞的計劃。當然,日方申請人也會辯稱,神風敢死隊員的遺書內容,突出了戰爭的可怕,反映他們也是戰爭「受害者」,從而堅稱有關申請是「為了和平」。

不過,就算書信內容如何感人,但神風自殺敢死隊背後的盲目效忠天皇和軍國主義那種心態絕對不能鼓吹。因為剛剛 70 年前,1944 年日本海空軍節節敗退,美國空軍的威力無遠弗屆,軍方知道戰敗只是日子問題,唯一能夠攔阻美國的銳氣攻勢只有用一架小小的自殺飛機撞沉一艘以萬噸計的航空母艦或其他大型戰艦。

固然,日本政府會高舉神風敢死隊員的愛國犧牲精神,重新將他們包裝為戰爭受害者,奉他們為「為國犧牲」的英雄。七年前一齣有關神風敢死隊的歷史紀錄片《Wings of Defeat》,訪問了東京一些年輕人的看法,其中便有人覺得神風敢死隊很了不起,「我就做不出這樣的自我犧牲」。若神風敢死隊遺書真的獲批在世界記憶名錄中,與反映納粹暴行的其他文獻並列,那無疑是極大的諷刺。

我們若要正確的道德觀念在社會上傳達,真是需要有人拿出勇氣去反駁那些似乎是對的見解。難道只要人自我犧牲就作什麼都是對嗎 ? 包括殺人 ? 那麼黑社會人士如自我犧牲去殺敵人或仇人也值得歌頌他們吧 ?

筆者不是好戰份子,也非一面倒反戰的和平主義者(pacifist)。當侵略者不能被言語或道理勸止之時,我認為能達致真正和平是需要要武力去抗衡並且擊敗那視其他人生命如草芥的侵略者。日本政府居然否認70年前在中國和東南亞殺害超過一千萬人之事實,反而歌頌那些殺害和視其他人生命如草芥的日本官兵,這是日本人真正的悲哀和羞恥 ! 幸而有美國的麥克阿瑟 (Doug McArthur)將軍於日本投降後催生其民主政制、制衡了日本人的狹隘民族主義思維,否則,早二十前可能軍國主義已經在日本復活,使東亞又再次戰雲瀰漫 !

以上兩件有關日本的事啟發了基督徒需要關注對世事求真的態度。人很自然只喜歡追求一些與自己四週眼前所見的事物而蔑視很多重要的大是大非,因為這些大是大非事情並非不假思索便呈現在自己眼前,以致不值得自己關注。然而,70年前的世界歷史提醒我們,和平或戰亂、生存或死亡只是一念之差( 國家領袖的一念、國民的一念) 。

願上帝賜予我們真智慧 : "耶和華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卻成了作孽人的敗壞。"(箴言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