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兩個婚姻暴力例子, 看到在衝突高峰點的反應, 可以帶來天堂與地獄的分別。稍多一點容忍和看顧大局, 可使僵持不下的爭執慢慢軟著陸, 關鍵是有沒有這個想法; 如果有, 是否願意「忍一時之氣」,還是要「據理力爭」?
衝突過後怎收科?
在大衝突過後, 彼此的情緒冷卻下來, 之後又會有何反應呢?是否會從此各走各路, 走上不歸路?還是等「對方先認錯, 我才原諒你」!還是「以大局為重, 不再堅持」! 有沒有可能彼此都看到自己的不對, 多看對方的優點, 願意先向對方認錯, 也原諒對方的過失, 彼此向對方承諾?
暴力出現重修難
在很多個案顯示, 婚姻暴力之後如何發展沒有固定模式, 一段婚姻關係之形成與結束, 皆有極多因素促使。事實上, 一次暴力事件, 很容易導致後來婚姻破裂,因為暴力有了第一次, 如不正視處理,很快會有第二次。所以,近年較多見到婚姻暴力後最終走向分手之路。若果能避免婚姻暴力出現, 則挽救婚姻機會仍然很大。那麼,在衝突出現而仍未發展至暴力情況時, 雙方如何處理才能避免進一步惡化?這要看很多具體情況如:雙方的婚姻基礎, 彼此對婚姻承諾的重視,彼此對此段婚姻之珍惜程度,等等因素。
相見和談在誠意
如果情況走向負面, 因暴力而考慮分居或離婚,不論誰站在什麼的位置,提出者或是接受者,同樣也會不知如何繼續與對方相處。想見面但又不想主動,想見面但又害怕再有衝突、害怕發現對方仍想放棄或彼此已沒有愛的感覺。不想見面但又感到矛盾、覺得還未弄清楚一切的事⋯⋯確實是令人煩惱不已。
其實見面不會不好,只是有些原則需要留意:繼續互相指責是絕無建設性的,只訴說自己如何犧牲也是沒有意義的,相見的目的若在彼此諷刺打探,那就不如不見。見面的意義該在平和地討論彼此之間的問題,真心去了解互相所承受的擔子和心底需要,這樣的溝通才能掃除陰霾而認清關係的發展方向。無論大家的立場是離開或想復合,若能真誠為自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而道歉,那大家就可減輕內咎和後悔,將精神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過敏反應反誤事
在重建的過程中, 雙方在心裡仍然很多懷疑, 不肯定是否正確選擇, 也會觀察對方的反應, 是否合符自己期望。很多時會有反應過敏, 例如說話中無意流露出指責對方之意, 便很容易引起對方自衛的還擊, 若繼續指責, 互相火上加油, 之前的努力, 便付諸東流。事實上, 這些小衝突, 好像是地震後的餘震, 想避也避不了。加上現代婚姻觀念很快便說出: 「我們有那麼多不配合, 不如分開。」所以, 不論男女方, 不管是犯錯或無錯那方, 都不宜隨便說出「離婚」兩字。
禁制令下思悔過
參考上期甲夫妻個案作例子, 丈夫被法庭發出三個月的禁制令不得接觸太太及兒子。丈夫知道和承認魯莽, 只是一時之氣而過份使用暴力, 造成大錯。他透過小姨向妻轉述悔意,同時亦參加「婚姻關係深化課程」, 更加認識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及職責, 亦加深了解作太太身兼職業婦女, 媽媽和家庭主婦的壓力, 從而更深明白對方的難處。而太太亦最終接受丈夫的悔意和道歉, 願意在法庭上為丈夫向法官求情, 結果雙方得以重建關係。
病中照顧見愛情
乙夫婦在那晚的暴力衝突邊緣, 雖然沒有釀成警方個案, 那夜之後,雙方發展又如何呢?翌日, 丈夫內心仍充滿憂慮, 擔心太太又隨時借題發揮使用暴力。在與友人詳談後, 決定暫時搬出,讓雙方有段冷靜期。豈料太太在數日後突忠急性痛症, 急召他回來接載去急診室, 雙方轉移注意力在處理病情。在數個月的病情處理, 接送治療, 雖然間中仍有小衝突, 但彼此亦體會到照顧與被照顧的互相依賴關係,更加體會對方的關懷。在患病照顧過程中, 看到彼此愛的聯繫, 化衝突為欣賞。
婚姻不計誰對錯
婚姻裡的暴力衝突, 其不一定會大團圓結果, 正如雨後不一定有彩虹。美國婚姻問題專家黃維仁博士 在過去三十年來的實證也指出了重建婚姻的要訣:1.去面對並有效地處理衝突。2.學習用智慧繼續建立你倆的友情。當中不可或缺的, 是彼此要有 EQ 智慧和技巧,合宜的忍讓也可以
高超的駕禦對方情緒。在婚姻裡, 誰是, 誰非,其實其不重要,因為家並不是個講理的地方。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四: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