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小販,便聯想到那些在露天地方以擺設地鋪、推車,或以「朝行晚拆」的攤位來從事售賣用品、食品以至熟食等工作的人仕。小販生意的經營成本低和結構簡單,顧客對貨質的要求不高。這行業在先進國家對市場經濟發展起的作用或許有限;然而,在非洲許多發展中國家,小販對當地經濟影嚮很值得關注。在非洲各國的大城小鎮,小販生意既普遍又影嚮當地民生和經濟發展。他們的經營方式各異,大者以木板鐵鋅支搭為基地,小者只有一個圓鐵盤放在小木凳上,販賣小包花生等以助生計。當地還有一門很興旺,而成本低的生意–流動小販。
辛勞的一天
亞達是個 16 歲農耕出身的小伙子,月初從家鄉到小城來投靠叔父,盼望找份工作,賺些積蓄後,既可匯錢回鄉,又可學習創一番事業。但因他出身農耕,此外便一無技能,要白手興家,談何容易。亞達想了一會,加上好友亞密的鼓勵,便到店鋪找他的老闆幫助。翌日他與亞密走到老闆經營的日用品商鋪,老闆為他們準備了一箱貨品,如毛巾、洗溂用具、衣物用品等。亞密與亞達各帶來一塊大木板,他們與老闆議好售貨和攤分利潤默契後,便將箱內的小貨品逐一掛在木板上,然後各人攜著那掛滿貨品的木板上路,他們走到街頭巷尾隨走隨叫賣,直到晚黑才回店鋪交賬結算。
行業的動力
流動小販在西非國家是普遍的行業,除了部份由女仕售賣一些自家製作的簡單食品或飲品外,其他小販全是青壯的男子。他們部份是新移民,或從鄉間轉到城市謀生的青年小伙子。他們每天清早到店鋪向老闆取貨,天晚便回店鋪交貨結賬。這類生意對城市經濟注入動力,佔全城總收入可達三成。流動小販對貨主和售貨員兩者間各有益處。老闆不愁店鋪或貨倉內貨品屯積不流,顧用流動小販可使積貨流動出售。而小販的謀生工具簡單,不用找地方儲存貨物,即日清點貨品和結算。他們因到處經營,不受店鋪限制,不用交稅或薪俸稅等;更可時常接觸眾多不同的客人,對工作煩忙的城市人而言,貨品在眼前便可隨手而得。流動小販可走遍全城,腳蹤可達街市、油站、店鋪門前,甚至在街道紅綠燈前停車的乘客。流動售貨可助長當地的經濟活動。非洲多國漸趨城市化, 新一代青年人成千上萬湧進城市,他們的就業問題成為城市的壓力,這行業可大大舒緩失業問題。人口增長,開店鋪經商的申請屯積,政府建築有限,有關店鋪供不應求,流動小販也起了莫大的作用,使城市經濟不至因上述短缺而停滯不前。
蹤橫全城
筆者駕車出門時有多次與流動小販交易的經驗。因筆者的膚色與當地人有別,開車所到之地,很快便吸引許多流動小販到車窗前。他們有用頭頂載兜售冰水、食品和水果,有手攜大木板售賣日用品、電話咭,更有手執著的電器用品、電鐘、回教飾品如宗教領袖圖像、祈禱氊和念經珠鍊,還有抬著富有波斯國特色大地氊的小販,真是無所不賣,應有盡有。當遇上有意購買的客人時,小販便要在下一輪交通燈轉換前,機智地費盡唇舌議價、找續錢幣,以儘快完成交易;要不然,顧客開動車子後,便得尾隨車子追跑一番了。他們常在路面與車子穿插,旁邊車輛見狀也要讓路。
有出路一天
這些青年小販的謀生出路很有限,他們的收入微薄,緊夠每天餬口而已。城市生活百物騰貴,且因隻身在外而旁無親友支援。每天他們都出外辛勞,手停口停,真是「餐搵餐食餐餐清」。流動小販的生意結構雖較店鋪簡易,然而他們的謀生保障成疑,因工作屬自負盈虧,出入日曬雨淋,遇風險要各自承擔。若要改善生計走出困局,又或計劃成家立室,他們便要下定決心和節衣縮食,通常也要花上幾年時間,才有足夠的積蓄,考慮轉行。如考取的士車牌,轉投的士行業,或找友人相助,尋找適合地點開設小貨攤子,作為經營店鋪生意的雛型等。
流動小販的謀生路雖然艱辛,但對於抱有一股熱血,而缺乏人生經驗和性格磨煉的青年小伙子,這門行業是一個寶貴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