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風暴易爆發
上期討論到在婚姻風暴中的處理,今次更進深探討在家庭暴力邊緣時,有高 EQ 處理的分別。在婚姻關係低潮期,雙方的情緒都不好,常彼此懷疑、埋怨,甚至憤怒對方的無情無義,把幸福的婚姻摧毀,矛頭指向對方,卻甚少檢討自己該負多少責任。也有部分會客觀反省,看到自己也有部分責任,甚至會多做討好的事情(如溫柔聲音、煲靚湯、為對方按摩⋯⋯等等),盼望可挽回下降中的關係。實際情況中,常見彼此容易因小小導火線,迅速引發大爆炸,雙方快速地陷入家庭暴力邊緣,一念之差,天堂地獄在於一句話、一巴掌、一次推撞。以下兩個真實個案,可看到在情緒激動時,EQ 技巧可帶來不同反應和結果。
衝突報警煩不斷
甲夫妻移民來溫哥華一年多,男的是電腦工程師,在國內是主任職位,但英文未能符合本地要求,變了 "高不成,低不就",甚至要去求職培訓班,探討轉行的可能性。太太是國內醫生,同樣因學歷不被承認,屈就做按摩推拿針灸,總算勉強糊口。他們有一小孩才一歲多,因著照顧兒子的方法與觀念不同,夫婦常因此而有意見相左,加上女性成為家庭收入支柱,男方沒有收入,在爭吵時雙方都把生活壓力發洩出來,一句 "你吃我的,住我的,煮的不好吃,又不懂照顧兒子,你有甚麼資格教訓我?" 男方一時間忍受不了對方的奚落貶低,認為是對自己的尊嚴極度不尊重,便一時衝動打了太太一巴掌,女方更生氣,也還手對打,男方大力推低對方,不料後腦跌在床架邊,有少量流血,太太在激動和自保下,撥電報警。不到五分鐘,警察已到,立即男女分別問話,警察認為是毆打傷人案,男方被加上手銬帶返警局,並申請法庭禁制令,三個月不可接觸女方。發展至此,雙方才意識到一時衝動的推撞,竟然會帶來如此嚴重後果,雙方都輸。
忍辱自控免惡化
再看另一個案,乙夫婦在數年來已因大大小小的事積怨頗深,經常對罵,甚至女方已多次提出離婚,雙方關係已到達分裂邊緣。有次晚飯後,女方因發現浴室的毛巾掉在地上,她肯定早上出門前是掛好的,問丈夫是否弄跌,丈夫否認,她便推論至男方帶女人回來,並弄掉她的毛巾。雙方就此引發爭端,且越吵越劇烈,女方盛怒之下掌摑丈夫,男的感到對方過份無理取鬧,亂扣帽子,且摑自己的臉,頗為侮辱,便還以顏色,打對方一巴掌。雙方即時陷入激動情緒,互相糾纏至地上,男方見對方不再掙扎,以為已冷靜下來,便放手準備暫時離開,讓情緒平靜。誰知女方不知在那裡找到一支燒烤大叉,兇悍地衝著他而來,丈夫發現時已被她推壓至牆角,手無任何可抵抗之物,怕被她割傷,便不敢還手,亦不想反抗引發更多衝突,到時總有人受傷,甚至兩敗俱傷。這時,女方不斷訴說多年來忍受的冤屈不滿,說到激動時,以書本、熨斗等硬物擲他,又掌摑他,又要他自我掌摑,如是者重覆多次。男方在此時刻,不甘被辱罵虐打,既想衝出困局,離開險境;但他想到即使有能力可逃脫,但有可能在糾纏中造成傷害,或因對方高聲求救觸發鄰居報警。在不想擴大事情的考慮下,他便繼續忍辱,不反駁,只求拖延至對方疲累,找機會提出改善建議。差不多兩個多小時後,女方因倦意而軟化,結果男方同意在廳內睡,是次暴力衝突才得以軟化下來,不至小事化大。
上述兩個案相同點是雙方皆出現口角及暴力,情緒激動,沒有第三者在場。不同處是前者有受傷,女方報警,警方介入並落案起訴男方; 後者則男方忍氣吞聲,不作進一步自辯或對罵,讓女方自然冷卻,沒有受傷。就是這些分別,結果便大不相同。
駕禦情緒是 EQ
從 EQ 技巧來看,後者的男方很冷靜而明白自己的情緒,也掌握到對方的情緒,甚至是讓她盡情發洩內心不滿,並讓她自然冷卻,可以說是駕禦對方的情緒,使衝突不至釀成災難。此時刻,男方不再強調是否被冤枉,對方不講道理,沒有証據等爭議,甚至乎被她掌摑卻不還手,更順其意自摑多次,這反映出他在處理衝突時具備冷靜而不衝動,可以說是: "忍一時之氣,雨後見彩虹"。
在激動情緒下,要維持冷靜而不衝動作回應是不容易的,猶其在積怨深厚的夫婦關係。事後分析,我們很容易說互相忍讓便沒有事,但在現實中卻說易行難。下期會進一步討論如何使理性思考和感性情緒取得平衡。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阿摩司書3:3)
"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箴言29:11)
"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言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