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異國情】買郵票

 

「每封郵費為 1,800 Fcfa 非洲法郎,現收每封 1,600法郎。」一位郵局女員工回答亞美。亞美到非洲一個內陸國家的小市鎮來工作,平日與國內外友人通訊幾乎完全使用電腦網絡和電郵,用不著當地郵局服務。不過,間中有些家書和明信片要寄給家鄉親友,她便要到當地郵局走一趟。那天,亞美首次到郵局,在其中一個櫃台正好遇上一位友善的女職員,亞美用她有限的當地話詢問道: 「寄信每封郵費要多少?」亞美聽後心想,這國家的郵費可真昂貴,約為當地平郵費用的四倍,但無奈地也要接受,而且現有優惠價!


貼郵藝術
那位女職員翻開一本厚厚大簿,其內載有各式美麗圖案和不同面格的郵票,可惜當天大面格的郵票數量無幾,只剩下小面格而體積大的郵票。那女職員還很耐性協助替亞美在每封信貼上郵票。亞美頓時感很恩慰,可是不久她發現有點不對勁,因要貼郵票數量多,信封面地方有限己貼滿了郵票,差點兒連郵寄地址字樣也掩蓋了,剩下要貼的郵票要貼在信封背後,其餘的信件也照樣處理。看來這些要寄出的郵件也成了「非洲藝術傑作。」

郵寄仍通行
全球郵政行業因現代化和網絡發展,使用信郵傳遞消息日漸萎縮,非洲也不免受影嚮。然而,當地仍有許多人使用郵遞服務,如公函往來,不曾使用電腦的人仕,有許多人仍未有經濟力量可負擔起使用電腦和網絡,住貧鄉的多無電力供用和缺乏網絡設備,他們仍依靠基本信件郵遞。在非洲郵局多屬政府經營。他們只是處理郵遞寄運,若要速遞也有國際公司如 DHL 和 Express 等捷運服務。郵局平日工作不算煩忙,所有內務多聘用女仕擔任。派發郵件並沒有使用專車工作,一般郵件和包裹都是由當地的長途巴士協助運送,這確實為郵局省了不少工作和經費,郵局和巴士公司雙方各得益處。城市沒有公眾郵筒設立,住戶並沒有信箱設置來收信。他們若要定期收信,可到郵局申請一個也可供多人共用的郵箱。鄉間郵務多未有發展,小鄉村的村人若要寄信,只可到附近有郵務服務的市鎮辦理。然而,當地人傳遞信件仍用原始方法,就是托友人和專人傳送,當面遞交,可謂既省錢又親切。

信件處理
處理出國的郵件上並沒有大問題。然而,到境的外國郵件和在國內信件運送則成疑問,若不寄失便要感恩。非洲的郵務安全仍是個憂慮,特別外國來的郵包,都為郵局和海關等部門打主意。郵局處理信件仍靠人手,沒有科技協助,因此常有出錯如遲誤,寄失,或信件「遊埠」一段時間才到目的地。每年聖誕節郵件堆積如山,人力資源缺乏下,他們無奈也要將小郵件放在一角稍後才處理。筆者也曾有幾次收到過期的聖誕咭,郵印日期是去年的。寄信前要分外注意填寫郵寄地址。一般常規,郵遞地址寫在信封面上。但為免寄失,也要在信封後寫上回郵地址。有一回,筆者寄出信件後,隔天便收到一封樣貌很相熟的信。嗟!完來都是昨天寄出的信, 但郵票己蓋了印,不知何故寄回來。查究後發現,當地郵局把回郵地址誤作為郵寄地址(原來當地人並沒有寫回郵地址的習慣。)當局還奉勸筆者下次在回郵地址上要劃上井號以示識別。

大而美
非洲郵票圖樣設計很富吸引力,每個體積大而色彩鮮艷,製作以當地文化和歷史為題材,從動物、花奔、民族服裝、樂器、名勝建築、節慶、歷史大事,至政要人物等。每題材都有幾款,很有收藏價植。回憶多年前,筆者曾有幾回接到友人的投訴,因收筆者的信後,發現封面的郵票不翼而飛,也許是落在不知名愛好非洲郵票人仕的手上。在非洲工作多年來,筆者也養成了集郵嗜好。非洲的國家在郵務發展和處理效率上仍在努力,但他們印製的郵票卻吸引了許多外國遊客和集郵愛好者。他們在郵票設計功夫上肯花功夫,目的為該國文化和旅遊大力宣傳。遊客在離境前也會到郵局或旅遊境點,除了明信片和圖冊,也會選購一套當地包羅萬有的郵票集留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