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小老百姓神學

 

Book小老百姓最關心的是日子怎樣過?因此,常常記掛的事就是起居飲食和基本的經濟需求。可是,在教會的處境之中,物質生活的追尋往往被認為是低層次、世俗化的瑣事,根本不值得花時間緊張綢繆。

台灣校園書房去年出版了《小老百姓神學》,作者毛樂祈嘗試從另一角度,開拓平民老百姓的眼界,努力拉近嚴肅高深的神學課題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讓讀者在柴米油鹽的真實場景中窺見上帝的踪影,感受祂的臨在與參與。

談到神學,總是使人聯想到一門相當嚇人的深奧學問,神聖不可侵犯,艱深、抽象、難懂,與現實生活脫節,沾不上任何關係。然而,近代英國神學家巴刻曾說道:「神學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讓上帝得到榮耀,並且讓眾人得到好處。」

小老百姓神學所要強調的是,神學不應該只是神學教授、牧師、傳道人的專利,或是一些「想得太多」的基督徒才需要的知識,而是實實在在落地(The Down-to-Earth Theology)的生活策略指南。

剛過去的聖誕佳節正好提醒世人,上帝道成肉身,進入這個物質的世界,因此所有物質都可能是聖物、聖事,上帝所潔淨的,不可當作俗物。雖說吃飯、工作、甚至性愛都應該是神聖的,我們卻常常為了生存而急躁忙亂地處理這些日常事務,看起來一點也不神聖。

道成肉身的耶穌遺留在世上的講章,不見得是以高級知識分子自居而發表的學術論著,對待老百姓,從不扮演高深莫測的尊貴學者.遇上農夫,便講撒種比喻;遇上漁夫,便邀請他得人如魚。祂總是從受眾關懷的日常生活中,啟發他們思考不尋常的真理。在平凡無奇的事物裡發現上帝無處不在,與人緊密相連。

談論聖經真理時,當然可以高談闊論,不食人間煙火似的,但絕不能不體察民間疾苦,平民百姓關懷的是怎樣把上帝的生命活出來。倘若耶穌活在廿一世紀,祂會透過那些議題來詮釋天國的真理,讓人在面對飲食無度、物質氾濫、娛樂聲色犬馬、科技急速轉變的文化衝擊下,仍然可以運用屬天的智慧來看懂這個世界,並且樂意在屬世的生活中實踐上帝的話,讓上帝的旨意完全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這是小老百姓每天每時所面對的挑戰和掙扎。因此,問題不在於我們有沒有神學,而是我們活出來的神學是甚麼?是「好神學」,還是「壞神學」?是榮耀上帝的,還是羞辱上帝的?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的確需要有一種神學幫助我們在真實世界中跟隨耶穌、敬拜上帝。

所以,小老百姓神學是實用的生活智慧,是可以實踐的生活法則,是一種在教會以外,和平民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信念,畢竟一般信徒一星期有百份之九十八的時間是在教會以外的。

現代基督徒需要知道如何整合信仰與生活,問題大至核能環保、中東戰事、中港台關係,小至職場工作、生兒育女、飲食購物、娛樂消費。這套實用性的神學就是要幫助信徒在每天過著討上帝喜悅的生活,在每件小事中榮耀上帝,每個選擇和決定都有屬天的指引。

希伯來人所相信的上帝,正是一位活生生、走入人類歷史,而且主動參與以色列人每一個層面,祂親自教導他們起居飲食、潔淨衛生常識、家人倫理關係、鄰舍親屬相處之道、管理分享財物、歡渡節日慶典、敬拜上帝的禮儀,巨細無遺都記載在最早期的文獻之中。

可見研究神學絕對離不開切身生活,只有當我們正確地解讀聖經真理,以基督信仰來觀看世界、來認真過生活的時候,才能夠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代裡,不再成為物質和科技的奴隸,卻以更新而變化的心思意念,超越潮流的趨勢,抗衡世俗的價值觀,活出基督徒的真正身份,同時展現上帝的榮耀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