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從事青年工作的傳道人分享他跟年青人相處的感受,他說,現今的年青人實在很「唔話得」,我的即時反應是「那太好了!」因為廣東話俚語「唔話得」的意思是樂於助人,那不是很好嗎?但原來該傳道人的意思是現今的年青人「唔俾人話得」,即是不願意接受批評!
想深一層,不單青年人不願接受批評,有不少成年人也不願接受批評呢!老實講,「忠言逆耳」,哪有人不愛聽讚賞的說話而老是四處找人批評自己的呢?然而,我們的弱點往往是源自於我們的盲點,既然是盲點,我們便不能夠單單靠自己的觀察和思想,而需要借助他人的提點,才能及早診斷,並且對症下藥,所以,他人的批評往往成為令我們進步的階梯。
就讓我們在今期的文章中分享一下如何從批評中得著成長吧!
首先,我鼓勵大家常存一份謙卑的態度,才能開出一個願意接受他人意見的空間。有些人認為謙卑與自信是互相對衝,不可共存的,但其實與謙卑對衝的是「自大」,而不是「自信」。一個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才不會選擇以負面態度回應批評,反而會昂首面對,因為他們有信心可以處理得宜。而謙卑也不是自卑,不是妄自菲薄,不會隨便被批評踐踏得體無完膚。若我們能夠帶著謙卑去聆聽別人的批評,同時能夠客觀地分析批評的內容,而不會變得激動甚至嬲怒,以至雙方僵持不下。這不是說我們在接受批評時不可並不應作出任何回應,然而,我們在表達時要避免自衛式的抗衡,因為這樣的表現會被理解為不願意接受意見和不願意繼續對話。
另外,除了謙卑,一份正面的態度也是重要的。我作為部門主管,常常也要處理他人的批評,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很多不同的渠道的。有些批評是針對部門運作的,但也有是針對我的。當接到批評時,即時的自然反應是「哎喲!!」但我很快便把情緒整理好,並默默地祈禱,求神開我的眼睛使我能看見,開我的心使我能夠客觀。就是這樣,神訓練我以一個正面的態度回應批評,盡量著眼於「事情」而非「情緒」,從而在當中尋求一個有進步有成長的方案。
同時,有了正面的回應態度更要加上積極行動的決心。雖然「勇於認錯」是值得讚賞,但若只停留在「永不改過」的層面的話,那實在令人沮喪。要記得,我們的盲點是需要由別人來提點的,雖然批評的說話是不悅耳的,但若我們能夠付諸行動作出改善的話,得著的就是自己。人的本性是傾向固執的,而改變自己尤其是更艱難,所以一份決心和清晰的目標也是重要的。目標可能是要有更好的工作表現,更和諧的團隊同工,或者是要除去某些陋習,勝過某些限制和軟弱等。
那若果面對無理批評又怎辦呢?我也會儘力嘗試回應,認真地尋求可以改善的空間,但若果批評的聲音仍然持續的話,那則要以輕鬆泰然的心境面對,一方面保持雙方溝通的平台,另一方面要避免被對方的負能量所拖跨。盼望我們也能培養一份能夠接受批評的心理空間,謙卑聆聽,正面回應及積極改善,無須懼怕,無須逃避,更無須厭惡。讓我們從別人的提點中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