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關係裡,衝突是正常而必然出現的,只是在於多頻密和是否有破壞性,能否盡快清理。上期討論到倘若沒有處理舊帳,新衝突又不斷加增,在亞強和亞美的例子便以離婚結束。今期我們進一步討論衝突會如何升級,在這過程中,EQ 可以發揮效用?
1.相處初期互禮讓
有對夫婦亞堅和亞秀,他們曾經走過婚姻關係低谷,最大問題是彼此太多自己意見,難與另一半協調商議,經常以「你贏-我輸」收場。他們同樣都是經歷過情感創傷,曾考慮過不再踏足情場,直到有機會認識對方,他們抱著忘記過去的傷痛,開始新關係。起初,彼此都小心翼翼,高度地客氣,凡事由對方決定,為的是避免衝突和傷痛的陰影。事後看來,他們也承認這時期是過於做作,極不自然,不是真我流露,相處時間越長便越覺難受,但彼此又珍惜這段情感。若能時光倒流,他們願意以真性情真心交往,不用產生虛假期望,成為日後爭吵之根。
2.壓力挑剔煩惱現
到了雙方都定意一起建立婚姻關係,真正要處理實質事務,也面對各項壓力,如金錢和時間的運用,生活方式轉變和適應。以往獨行獨斷,快捷妥當;如今凡事商量,考慮多重。過程中,更發現雙方的想法差異大,每項事都可以討論很久仍未有結論,於是便常出現爭辯。事後回想,他們也覺得在這階段彼此都要學習聆聽對方意見及其背景原因,自己也要調整差距,使能建立雙方可接受的原則,但不要「為避免衝突」而不說出己見。
3.堅持己見為要贏
當不同意見經常出現,最後總是堅持到底的那方得勝,當這「你若贏-我便輸」的模式漸漸形成後,勝利者雖然維護了自己的觀點,但並不快樂;輸方更覺沮喪,也不開心。久而久之,他們的溝通演變成「贏了吵架,輸了關係」。事後看來,他們當時沒有想到「雙贏」方向,沒有看到對方的觀點,其背後的考慮因素,也沒有此胸襟去包容對方的立場,為的是要堅持自己立場,不容被打倒。
4.爭執不斷逼自衛
到了婚後,新婚甜蜜的日子很快便過去。現實生活的壓力,雙方性格,溝通模式,生活習慣等等的差異,加上突然多了親友圈擴大,應酬多了,休息少了,雙方共同興趣或嗜好皆未有機會安排,很快他們的關係越來越惡化,大家都再沒有耐性去慢慢討論,反而很快便升級至「非你則我」或是「一拍兩散」雙輸局面。沒有商量的空間和心情,家庭事務的處理變成公司一樣的分工。例如一次母親節當天討論該先跟那位母親吃飯,雙方都堅持己方,結果雙方都不去,雙輸局面。他們回憶這些不必要的爭辯,只要任何一方退一步,都已經海闊天空。
5.未能同心怎同行
在那漸漸形成以「自我滿足為主」的分工模式下,雙方都各自安排自己喜愛的活動,享受「各自各精彩」,尋找想要的滿足感。在「只有責任,欠缺溫情」的婚姻關係,加上過往太多爭論不休的溝通,其實已經佈下「關係炸彈」,小小導火線足可引發怒火沖天。這情形常見於金錢運用,假期安排,家人有困難需支援,以及性生活協調等等。在這階段衝突一旦爆發,便易升級,猶如火山在熱力壓力升至頂點而不得不爆的效果。亞堅和亞秀便是因亞秀父母來溫探望她,要住在其家一個月,亞堅不肯,亞秀以性來滿足他,希望他同意,結果反而激發更大爭吵。回望當年,如果重臨那時段,亞堅和亞秀皆表示最好是克制自己情緒,不去作重大事情,盡量減少壓力,才有機會作理性溝通。
6.長期衝突友變敵
亞堅和亞秀在爭吵傷痕累累,雙方的「感情銀行戶口」(relationship account)已經大量透支,彼此都缺乏體諒,都走向「自我中心」出發,終於演變至「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的局面,身心疲累,更互相指摘對方才是問題根源。在一次因金錢糾紛下,彼此推動下,亞秀被推倒地上,頭破血流,她報警,亞堅被拘捕及被起訴傷人案。經此一事,雙方都考慮離婚,因為大家都看不到將來有何幸福。
上述亞堅和亞秀的關係惡化過程,與衝突問題專家 Jagoda 在其專文 "Don't ride the conflict escalator" 所討論的演變過程頗為相近。Jagoda 女士的扼要論點是:關係由良好基礎開始,由於不同背景差異帶來不同期望與處事方法,若前期未能解決處理分歧點,便會升級更大衝突,倘若不改善,至終以分手作結。
相處良好→ 挑剔:惱怒 → 凡事反對:沮喪 → 爭吵:防衛 → 我行我素:怒火沖天 → 長期衝突:敵我分明 → 分手/解散
就在預備去找律師辦理離婚手續之際,亞堅和亞秀遇到熟識的朋友,也坦然地說明境況。該朋友曾經離婚,但建議他們一起找婚姻輔導,給自己一個最後機會。結果他們各自及共同見了輔導約六個月之久,也參加「婚後更深夫婦營」,彼此對己對他有重新認識,看到過往很多的不是,願意尋求對方寬恕。後來他們彼此承諾,改善溝通模式,改變自我中心習慣,彼此建立共同嗜好。他們最後更自組公司,夫婦共同創業,關係日漸改善。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
資料來源:
http://www.conflicttango.com/dont-ride-the-conflict-esca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