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聽禱告》曾是一首深受歡迎的福音詩歌,無論你是否一個基督徒,心裡總是期盼上帝會聆聽我們的心聲、傾訴和祈求。
楊文立牧師所寫的《祈禱萬花筒--66個聖經角度看祈禱》,讓讀者重新認識祈禱的藝術和學問,透過聖經中不同人物禱告的經歷,體會上帝的豐盛,同時發現至尊至榮的上帝竟然願意與人對話,還不時答應我們一些看似可笑甚至不可能的要求。
上帝聽禱告不僅是一個期盼,在聖經中上帝答允禱告的例子隨處可見。最令人震驚的一個禱告,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取迦南地其中一場重要的戰役,約書亞祈求日頭、月亮要停住,好讓國民有更多時間撃退敵人,聖經如此記載:「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
上帝不單只關注國家民族的安危,祂也顧念個人的想望和切身感受。祂垂聽一個受人欺凌的不育婦人哈拿的哀求,賜她一個兒子,滿足她為人母親的渴想。病得要死的猶大王希西家向上帝禱告,上帝看見他的眼淚,便答應醫治他,並增加他十五年的壽命,更以日影往後退十度作為憑証,確保上帝的承諾,絕不反悔。
聖經裡多次記述了上帝與人對話,在不同的處境之中,讓人體會上帝對人深厚的關懷與愛顧。上帝決定要毀滅罪惡之城所多瑪和蛾摩拉,亞伯拉罕知道之後,竟然膽敢跟上帝討價還價,只要城中還有義人,祂定必應允,撤回剿滅的酷刑。上帝對人一再忍讓,而且滿腔憐憫,竟然到了如斯地步,怎不叫人感到震撼!只可惜人執迷不悔,拒絕回轉,自招滅亡!
在很多人的腦海之中,上帝彷如一個霸道的君主,總喜歡一意孤行,沒有商量的餘地,可是從聖經人物個別與上帝的交談和互動之中,得見上帝樂於與人對談溝通。就像猶太人的領袖摩西,與上帝面對面說話,毫無阻隔;大衛王向上帝傾心吐意,盡訴心中情;基甸一而再的請求上帝給他明証,好確定上帝真的揀選了他,承擔拯救猶太人的重任。上帝也不厭其煩,依照他的所求,一一做到。
還有數不清的事蹟說明上帝實在聽到人的心聲,即或只是一道輕輕的歎息,也會牽動祂憐憫的心腸,為此而作出回應。有時甚至因為人的訴求,改變祂的心意。上帝對人的恩情,在此表露無遺。
禱告是上帝給人的一份賞賜,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不必懷疑上帝會不會聽禱告,會不會應允人的祈求。因為禱告的重點從來不應著眼於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就像向上帝開列一張購物清單,請求祂為我們照單取藥。
上帝倒喜歡我們常常來到祂面前,與祂交談,向祂陳明我們的心意,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在安靜禱告中,讓人明白,上帝就是上帝,祂擁有最高的主權可以主宰一切,我們固然可以坦率地告訴祂我們的期望,但絕不強求,也不會橫蠻無理地強迫上帝遷就我們,只一味急功近利,要求得償所願。
使徒保羅也曾祈求上帝除去他身上一根痛苦的刺,上帝的回應是:「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祂承諾祂的恩典必不會離開,並且賜下充足的能力、信心和勇氣,足以應付人生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更能體會上帝深不可測的智慧和厚愛。
在耶穌的生命裡,我們時常看到祂在禱告,無論是公開場合,或是清晨時份退到曠野去禱告;歡樂時禱告,哀傷時也禱告,隨時隨地與天父上帝對話,禱告之中不僅是祈求,更是明白上帝心意的時刻。
最讓人感動的,是耶穌也為我們祈求。祂在離世之前,為著祂所愛的人情詞迫切的祈求天父保守他們,常在上帝的愛裡。倘若我們不幸遇上苦楚,感到孤單失落的時候,請不要忘記:上帝的兒子耶穌為我們在上帝面前切切的禱告,還有甚麼值得擔憂的呢?祂明白我們的遭遇,了解我們的困境,更時刻祈求上帝的保護和施恩、安慰和指引,豈不是讓我們安心又放心地倚靠祂引領我們的前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