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工作,也盡情享樂,是現代人生活的金科玉律。工作壓力大,以為娛樂活動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然而往往適得其反,一些不恰當的休閒節目並不一定對身體和心靈帶來真正的休息。
工作與休閒素來都是難以取得平衡的爭議話題。本來以為科技進步能為工作帶來方便快捷,休閒時間便會相對增多,可是這個理想並沒有實現。現在的人教育程度越高,職位越重要,責任越繁重,休閒時間就越少;低職位的人生活也不見得輕鬆寫意,職位低微,收入不多,面對經濟壓力,可能要多做一份兼職,或為了更好的晉升機會,爭取時間進修和學習,於是閑暇幾乎是奢侈的夢想。
現代人已遠遠離開了上帝為人類制定作息有序的規律生活,因此難以享受美滿舒適的人生,不但工作時感到枯燥乏味,連休憩也毫無樂趣可言,正是這世代的悲哀。
《工作與休閒》的出版就是回應現時絕大多數人的困惑,作者包括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和鄞穎翹,均為資深的神學院教授,共同從聖經的角度探討上帝對工作和休息的設計,回復祂原先的心意和構想,讓人重尋工作的意義與使命,並且享受休閒的真正樂趣和幸福。
聖經一開始就宣告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祂也是第一位工作者,祂用六日時間把天地萬物都造齊了,最後特別提到,祂造人的時候是按著自己的形像樣式塑造的,因此人是祂在世上的代表,要完成祂交付的使命,這就是人應做的工作。
創造的工作完成後,祂就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祂停止了創造萬物的工作,並不表示從今以後,祂抱起雙手,甚麼工都不做,直到如今,祂仍然不鬆懈地做守護人類和宇宙的工作。
完滿成就了創世的偉大工程之後,上帝在第七日做了兩件與過去六天不同的工作,就是賜福和定當天為聖日。上帝在第七日要賜福祂所造的萬物和人,使生命可以更豐盛和充實,結果纍纍。
定為聖日的意思是「分別出來」,就是要人知道這日和其他六日不同,所做的工作應該與平日不一樣。猶太人守安息日的重點是留心向著耶和華上帝,順從祂的吩咐,專注於和上帝的關係,因此應在這日敬拜祂。也可以更多欣賞上帝創造的萬物和大自然,關心其他受造物,把福氣帶給身旁的人,藉此得到休息、身心舒暢。
上帝是六日工作,第七日休息;然而人是第六日被造的,因此人是先休息,後工作。上帝造人的時候,已定下清楚的原則:一個星期的第一天,先來親近敬拜上帝,領受無窮無盡的祝福,然後才有足夠的資源和力量,去面對以後六天的工作和挑戰。用一天的時間調校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提醒自己,我們是祂所造的,是屬於祂的,祂是生命的主,我們全部的時間、精力都屬於祂,祂可以全權支配運用。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認知回到工作崗位,必然會改變我們厭惡沉悶工作的心態。因為工作本來就是上帝給人的召命,透過工作,運用上帝賦與的恩賜,發揮才能,服務別人,達成上帝造我們的目的。因此,工作沒有聖俗之分,無論多卑微、多刻板的工作,都能造福社會,使人得益,在上帝眼中都是尊貴的。
上帝創造的工作既已完成,祂給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與祂一同治理大地、管理各樣的活物,並修理看守伊甸園。上帝原本的心意是要透過工作賜福給人,讓人可以隨意享受各式各樣甜美的果子。只是人犯罪之後,工作才變得格外勞苦,因為大地受到咒詛,不再配合耕種農作物的條件,長出荊棘和蒺藜,人需要費更大的力氣才能征服土地,汗流夾背,才得糊口,正是今天每個人辛勤工作的寫照。
工作是上帝對人的一份恩賜,藉著工作,一展所長,換來無限滿足和喜悅。在每天的工作之中,立志遵行祂的命令,盡心盡力服事同事、上司和顧客,如同服事上帝,使別人蒙福,也可以減輕犯罪帶來工作壓力的咒詛,重拾有意義而充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