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月 7-9 號我在美國密西根州大急流市加爾文神學院參加了北美基督教(CRC)多種族會議。會上黑人女牧師米歇爾分享她對種族主義的感受:"在黑人教會我不夠黑而在白人教會我太黑"。 膚色的歧視未能阻擋她與神建立和諧關係,然而,當女兒指著自己的皮膚說 "黑" 就是 "肮髒" 時,她除了用耐心愛心解釋以外還有一分無奈,因為種族主義無處不在。它在人類文化、歷史、語言裡,更重要的是在人心裡,在人的罪裡。很多文化裡,白代表純潔和美德而黑象徵污穢和邪惡。在西班牙語裡,黑是 negro, 意思是 nothing。
在北美,中國人作為有色人種曾是種族主義的受害者,而且大多數中國人不認為自己有種族主義的傾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人有著很強的文化優越感。中華文化和語言五千年一脈相承,曾影響東亞諸國。中國自古以中央大國自居,將自己疆土之外的地方稱為蠻夷之地。中國文化裡充滿了自我崇拜的大國沙文主義。這種文化優越感加上近些年 "中華崛起" 民族主義亢奮就構成了中國人種族主義的根基。
曾幾何時中國人以白為美,所謂 "一白遮百醜"。筆者有位朋友居住在蒙特利爾,從來不用公共的洗衣機,她說她無法忍受和黑人用同一台洗衣機,因為他們太髒。中國人蔑視黑人、菲律賓人、印巴人的故事似乎並非少數,但是,對白色人種卻有著莫名的敬畏。有位中國人開辦的外語學院聘請外教時,從不考慮亞裔和其他有色人種,儘管英語是他們的母語。他聘用了兩個非英語國家的白人留學生,因為他們是白色皮膚和藍眼睛。當一位教友的兒子娶了一位土著姑娘時,人們一片唏噓,"啊呀,她們懶死了......"。從膚色而來的種族歧視,在中國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根深蒂固。康有為在《大同論》中主張把黑人滅種,比歐美早期把黑人非人化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國內上學時,曾讀到過一篇文章講,"美國人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美國人的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裡"。出來後才知道,這句話裡有很多意淫的成分。但是,這種智慧型民族的形象使許多中國人認為其他種族愚昧或者不夠聰明。一部《孫子兵法》至今仍被許多海外軍事家奉為圭皋。海外華人注重教育,許多華人在科技界建樹頗深,受人敬仰。古人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中國人的種族主義和中國文化一樣存在著辯證的兩面性。由于歷史原因,中國人的種族主義有著明顯的仇視白人的傾向—所謂的 "仇外"。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一部民族血淚史,充滿了被侵略被欺辱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尤其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出發,很容易產生對西方社會與制度的仇恨。每年的 11 月 11 日加拿大的國民紀念日,一些在加的中國人就會耿耿于懷,因為被紀念的人中有朝鮮戰爭中同解放軍的作戰的聯軍:他們是我們的 "敵人"。
這種中國文化和智慧優越感的另一面,是中國人深刻的自卑情結—中華文化成了劣等文化而中國人的智慧成了狡猾的代名字。是從晚清到上世紀 80 年代,中國的仁人志士致力于對 "腐朽沒落" 的中國文化的批判。從魯迅的《阿Q》到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我們中國人似乎對自身醜陋的認識很深刻,深刻到很多時候我們看不見自己所受的天父恩典。
我們有時把許多人類普遍的缺陷看成是 "獨門獨有"。我們無意中接受了很多有關中國人的負面原型的說法。當我們探究 "中國式過馬路" 的深層原因時,在加拿大我們發現這並不是中國人的 "專利";中國人的 "狡猾"、"心口不一"、"愛占小便宜"、"窩裡鬥" 等等,似乎像魔咒一樣罩在中國人的頭上。這些種族認識的偏差不但影響華人海外的社會和家庭生活,同樣影響教會的發展。許多中國人不願和中國人交朋友,更有甚者,有的中國人不太願意和中國人講話,其他什麼人都可以只要不是華人。
其實,這種狹隘的種族認識並不是某個族裔所特有的,而是普遍的。種族主義起源于我們 "虧欠了神的恩典"。自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人就開始在羞怯和怨恨等不健康的情愫裡掩蓋自我:人自身的不完美和自比于神的完美追求,常常導致人一手掩蓋自身的缺陷,同時一手把自我淩駕于別人甚至神的上面。這種不平等意識根深蒂固于人的原罪裡。看看華人教會在國內外的蓬勃發展,這些 "原型說" 不攻自破。
不管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文化批評都只能鞏固這個民族的咒詛,看看中國歷史悠久的禮教,最後不是脫離了道與德,異化成為一個民族的咒詛嗎?沒有神的道,何來人之德?在民族的歷史恩怨和文化比較之外,還有一個真愛的天地。
在《聖經》 "約書亞記" 中,當喇合—一位耶利哥城的妓女,幫助兩名以色列的探子脫離追捕時,她也許並不能夠代表那座城,因為她出賣了她的父母之邦,而且是為了她自己和家人的得救。從民族主義的角度,我們似乎很難理解,神為什麼因她的信心而把她抬得如此之高,以致她成了大衛王和我們主耶穌的先祖。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屠城時,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盡皆屠戮,而獨那間帶紅袖帶的妓女之所例外。當我們基督徒認識到約書亞的屠城預示著主耶穌再來的毀滅時,也許我們才真正認識到我們的'紅袖帶'該是多麼重要。
當從基督裡觀中國的 "屈辱史",它不過是人類 "不幸而幸運" 的歷史的一部分。歷史和自然界一樣是神像我們昭示大愛的方式。在神裡,我們不觀東西,因為我們的眼光向上。當戴德生說他若有百萬英鎊,沒有一塊不給中國;他若百條性命,沒有一條不給中國時,他所表達的正是超越種族的真愛。
當主耶穌在世宣示福音時,他推翻了許多希伯來文化的傳統,把天父的福音帶給每一個有信的人。基督徒 "因信稱義" 而非因為族裔而被揀選。那個曾被神 "揀選" 的文化在《士師記》和《列王記》裡一次次墮落,違逆神的旨意,以至于被亡國、被流放。法利賽文化竟然成了偽善的代名詞。因而,任何文化離開神都會有同樣的後果。
當我們在主耶穌基督裡靜觀我們的文化歷史時,在各種族的不同中我們看到的是神愛的博大精深;我們看到的是那位自有永有的神是那樣地愛我們中國人。從我們的文字到我們的性格,無處不凸顯著那位神無上恩典和眷顧。當我們為政治和民族優劣而爭來爭去時,兄弟姊妹們,不妨讓我們放下爭議,為我們的父母之邦祈禱:祈禱天父祝福我們的父老鄉親,祈禱福音臨到每個勤勞善良的中國人。讓我們棄絕人的智慧,擁抱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