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經及靈知派的來龍去脈
流行著作常提到在新約之外的其他福音書,大部份來自 1945 年在埃及發現的 Nag Hammadi library,內中包含五本後期假冒為耶穌門徒而作的福音書,考據年份為 350AD,屬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的著作。所謂偽經(pseudepigrapha),是指假署名的書,即指一些人為了推廣自己觀點,而假托一些有名人士之名而寫書。此外,也陸續發現不同的偽經。偽福音書寫作在耶穌之後約兩世紀,是都是後來冒耶穌門徒之名寫的。
諾斯底主義是指得靈知可解脫的神秘教派,為一種宗教混合主義,一個根源是希臘神秘教派畢達哥拉斯主義( Pythagoreanism )和新柏拉圖主義,另一根源可能來自埃及對 Toth 神的崇拜。此神鷺頭人身或狒狒頭人身,代表智慧,被稱為神的心靈,或太陽神的舌頭。在西元前二世紀,著作 Poimmandres 及 Hermes Trismegistus 成為神秘宗教典籍,以靈光為宇宙之源,人須融入靈光而得解脫,是一種泛神論,與柏拉圖主義中的邏各斯結合,又混合各派占星術、煉金術、民間邪術及諸神崇拜而成。
新約保羅書信中提到:「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此中「學問」一辭原文就是靈知(gnosis),似乎保羅時代已有這種思想,不過那時仍未進入基督教之中。二世紀教父愛任紐(Irenaeus)寫 Against Heresies,認為諾斯底主義從行邪術的西門(徒8:9-11)信主後將邪術帶入基督教,「一切的異端從他開始。」他大力批判當時混入基督教中的諾斯底主義。該派反對物質,反對身體,反對造物主,認為最高上帝只是不動之靈光,耶穌只是領悟靈光,傳遞靈知的聖人。
愛任紐提到諾斯底主義者假使徒之名寫下很多偽福音書,如今的發現証實愛氏之說有根據,即諾斯底派巳混入了基督教,並企圖改變基督教為靈知派神秘主義,故愛任紐稱之為異端。其中包括近期較聞名的有猶大福音(Gospel of Judas),內容說耶穌邀請猶大出賣自己,為的是要釘死其肉身,使祂得擺脫身體與物質的牢籠,是典型諾斯底思想。
此經鑒証年份為 220-340AD.,由於愛任紐提到,可能寫於 180AD.,經名不是 Gospel according to Judas,即不是猶大寫的福音,而是有關猶大的福音。猶大與耶穌同期死去,不可能有遺作,故明顯是偽作,目的是反對上帝創造物質世界,而視反上帝者為英雄。
除了諾斯底派外,也有其他偽經,包含各種離奇記載,如1886年在埃及Akhmim掘得可能是彼得福音(Gospel of Peter),描述耶穌復活時,十字架會自己走出墓穴,還會和天使對話。還有Infancy Gospel of Thomas說耶穌孩童時,能將一泥塑鳥吹氣成活鳥,又一孩子因倒了耶穌打的水,被祂咒詛而馬上枯死成尸體。另一孩子撞耶穌,也被咒死。
這些都是後期偽作的神話,在編定新約正典時,由於強調啟示文本的真實性,故不將所有後期神話收入,免得人將耶穌當成一般民間迷信的神靈偶像來崇拜。福音書正典的確立,主要在根據各地教會保有的使徒及當時相關親睹事實的著作,都按目擊的文本來確立,有各教會公認的權威。而區分開一些後期宗教誇張性的偽冒之作。
393 年 Hippo 會議及 397 年 Cartage 會議共同確立了正典。排除了偽經,主要不是因政治原因,而是基督教重視經典的啟示真理,故對經典要求詳細考據,要基於目擊証人的著作,而不是神話性的誇張創作。由於四福音經典是在第一世紀開始在教會中宣讀,第一世紀末的 Clement of Rome 及 Ignatus of Antioch 均強調基督與使徒權威,又引述過福音書。二世紀的 Justin Marty 記載教會誦讀使徒回憶錄,並引述馬太、馬可及路加福音。他的門生(Tatian)編成四福音合參(diatessaron)。可見四福音在第一世紀早己存在。遠早於偽經之為二世紀後期至三世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