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喪偶者續弦與否

 

這個世界真正是無奇不有!多年前有一位北美的牧師,跟我分享了關與他在台灣的老爸爸之事情。這老人家八十幾歲了,剛剛喪偶,自然是兒孫滿堂啦。老人家不能夠照顧自己,兒孫也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所以兒孫們請了一位五十來歲的中年女子來照料他。這保姆照顧得無微不至,溫柔體貼,又能夠明白老人家的心意,真正是好得無比。誰知最後竟然跟老人家結婚了,自然老人家的遺囑也重寫了,產業多數歸這保姆。這一下子全家大小都起來興師問罪,鬧得不可開交!他兒子說,原來台灣有一種五十來歲女人,叫做「收屍隊」,聽起來十分的恐怖。她們就是專門做老人家的保姆,收買了老人家的心之後,跟老人家結婚,改老人家的遺囑,然後透過老人家的食物,悄悄地把老人家毒死了。處理了一個之後,再找另外一個!

 

自然我們也不可以把台灣的保姆們,全部扣上了黑帽子。他們當中自然有很多忠心耿耿的專業人員。不過大概是有這樣的個案,才會有這樣的故事。不過,續弦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常常確實有那個需要。不單單是老人家需要被照顧,中年喪偶在起居生活與情感上,更加有需要,青年喪偶還要加上孤兒的照顧。但是上述的恐怖故事不在話下,與彼此的兒女的感情關係,財產的分配,一家人的相處,彼此的社交圈子的關係等等,都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西方社會對這種事情看得比較放鬆自由。在華人家庭裡面,就算在土生華人當中,在接受方面,常常還是有困難。

 

亞伯拉罕的續弦
聖經裡面沒有提到太多的續弦故事,但是最明顯的倒是信心的老祖宗亞伯拉罕!我們以為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已經年紀老邁,誰知撒拉死後,亞伯拉罕竟然續弦:「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創世記25:1-2)

 

創世記17章說亞伯拉罕99歲的時候,撒拉90歲。創世記23章說撒拉127歲死,所以那個時候亞伯拉罕已經136歲了。或者我們以為,這是一個典型的老人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續弦找個人來照顧他。雖然我們不知道撒拉死了多久亞伯拉罕才續弦,但是總之他比撒拉多活了39年,還竟然生了一大堆:三倍他前面所生的:一共六個,還不算女兒們!

關於這些兒子們,亞伯拉罕是早有打算。「亞伯拉罕將一切所有的都給了以撒。亞伯拉罕把財物分給他庶出的眾子、趁著自己還在世的時候、打發他們離開他的兒子以撒往東方去。」(創世記25:5-6)

 

老人家死後一個常見的爭執,就是遺產的問題。亞伯拉罕沒有搞混頭腦,講明繼承他的產業和恩典之約的,還是以撒,這件事情雖然他在175歲,也沒有忘記。並且他在死之前,就安排就緒,希望他庶出的眾子不會給以撒麻煩,打發他們離開以撒往東方去,真正是用心良苦。

 

考慮孩子的感受
另外一方面,其實亞伯拉旱已經算是深思遠慮了。「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娶了她為妻,並且愛她。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才得了安慰。」(創世記24:6-7)

 

亞伯拉罕將一切所有的都給了以撒,有考慮到以撒的感受。他等到以撒成家了,特別是得了安慰,才放心續弦。反正孩子成家之後,年輕人需要建立彼此的關係,也不必長輩在煞風景。老人家應該要有自己的生活,體力上可以獨立,就該獨立。如果需要有人照顧,還是自己找辦法,不要妨礙孩子們的家庭。新婚的家庭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建立關係,有了小孩子,更加需要有他們一家人的時間和空間,來建立關係和教養他們的兒女。

 

但是孩子們還沒有成家,鰥居的父親如果要續弦,確實需要向孩子們諮詢了解。自然的,孩子們也應該了解長輩的需要,如果自己已經自立了,就應該讓長輩有自由度,決定續弦與否。但是如果孩子們不能夠接受長輩的新配偶,特別是在孩子們還幼小的階段,一個典型的後母與前妻子女關係的矛盾,必然產生出來。這是許多喪偶的男人常常沒有考慮到的,結果續弦之後,後母和孩子們的關係搞得一塌糊塗。孩子們成長之後,有些時候還變本加厲,彼此視如陌路人,甚至於如同仇敵。老頭子夾在中間,是最痛苦的。

 

產業的問題
我們上面已經看見亞伯拉罕將一切所有的都給了以撒,在這一方面,早有準備。亞伯拉罕跟基土拉結婚,明顯不是簡單找個人來照顧自己。雖然幾乎到了140歲,但是明顯他的身體還不錯,還正常地活多幾乎40年,又生了起碼六個兒子。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財產的分配,免得老人家死了之後,一家人因為財產的爭奪鬧得兄弟變成仇敵。我們有見過,甚至母親與兒女們爭奪遺產,鬧上公庭。

 

現代人有遺囑的制度,比較可以避免後人的爭論。但是一般比較傳統的華人對這個題目,總是避諱不提,也不喜歡預先做好準備。在西方的社會裡面,老人家去了沒有留下遺囑,更是打開一個可能性給當局特打稅,叫兒女們頭痛不堪。上了年紀的人,都應該跟自己的律師跟會計師,好好地談過關與自己的遺囑和產業的安排。有了家庭和孩子的人也應該有個遺囑,以免有意外發生的時候,孩子們沒有安排。

 

亞伯拉罕續弦好嗎?
亞伯拉罕算是安排得盡善盡美了,為的是希望兄弟們不會爭奪成仇敵。結果成功嗎?我們發現不一定。亞伯拉罕特別預先在他死之前,就打發他庶出的眾子往東方去。就是想他們不會跟以撒碰頭,連亞伯拉罕安葬的時候都沒有他們的份。「亞伯拉罕壽高年邁,氣絕而死,歸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裡,他兩個兒子以撒、以實瑪利把他埋葬在麥比拉洞裡。這洞在幔利前,赫人瑣轄的兒子以弗崙的田中,......。」(創世記25:8-9)

 

這裡提到以撒和以實瑪利為亞伯拉旱安葬,基土拉的兒子們並沒有提到,好像也沒有通知他們。明顯亞伯拉罕真的不要他們和以撒有什麼接觸。這就真正沒事嗎?

 

但是神講明:從撒拉的兒子以撒生的才算是你的後裔。這六個兒子,聖經裡面提得最多的就是「米甸」。亞拉伯沙漠就在以色列地的東邊,自古以來給以色列最多麻煩的民族就是這些東方人。雖然摩西的岳父流珥,米甸的祭司是敬拜耶和華的,但是到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民數記他們在曠野的時候,就是米甸人和摩押人聯盟來咒詛以色列人。咒詛不成的時候,就是米甸人在什亭,差他們的女人來引誘以色列人跟她們行淫拜偶像,帶來了以色列中的大瘟疫。在士師的時候,特別是基甸的世代,米甸人更是迫害以色列的一個民族。

 

今天跟以色列最敵對的,還是這些東方的亞拉伯人。可以說,亞伯拉罕一輩子留給他兒子以撒的最大問題,先是誤聽撒拉的話,沒有耐性等候神,生了個以實瑪利,後是續弦生了這六個兒子。這些通稱為東方人,直到今天還是以色列人的死對頭。可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