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稱讚使徒保羅,稱讚他傳講神的話夠全備,也有人說他文筆好,有好些話語都已成為基督徒口頭上的金句,卻很少人看到他美善的另一面。他在文章裡,到處都有他的真性情、真愛流露出來。他所講的愛,流露出來的真愛,真要那些嚴謹木納、一絲不苟的講師們感到羞愧,真要叫那些專講仁義道德的古昔聖賢們感到貧乏,真要叫那些日後稱為神用人的,先要自居卑微。他為了表露出真情的愛,毫不怕被別人譏諷為軟弱人,而寧願流出淚水於眾人面前。
讀經明理,是一項領受。由智慧所領受來的金句,信徒能夠切底的理解它們,適時去應用了它們,其實,他已算是悟性足夠。但是,單單去理解保羅所說的話、所講的道,不去深入瞭解保羅的內心世界,也不是一個全面性的領受。保羅說自己所寫的經文,不是靠他自己個人能力寫的,而是 "用聖靈和神大能的明證"〔林前2:4〕去寫的。讀他經文的人,也總應該從他經文裡,尋找得出一些他所說的〝明證〞來。保羅的經文裡,到處都有可見的感性言語,寸寸文字都曉諭 "用愛心去成就人"、去 "勸" 去 "求" 眾人與神和好。為了穩固信徒的信心,他經常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林後2:4〕。基督徒們,傳道人們,在這方面,你我又掌握到多少,效法了多少?
"屬靈的人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2:15〕 "看透" 二字,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但是,亦唯有看透萬事的人,才會達到忘我境界:放下從世俗培育出來的、修飾好的剛強,不再努力去保持自己的肅穆、莊嚴、尊貴,擺出一副嚴師的形象,而是把自己要奉獻出的愛心徹底地流露出來。"活著的我不再是我"〔林後5:15〕,唯有肯付出這個精神的基督徒,才可以把自己放諸於軟弱之處,"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林前9:22〕甘願把自己套進別人的心境裡,去憐憫他人。
"唯有愛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們所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1-2〕傳道人可以一本正經地在講台上念讀:"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忌。......"〔羅13:13〕他把許多聖經裡的 "不可" 搬出來,自己也加添些 "不可",用上千言萬語去講解不聖潔行為,把這些 "知道",用來教訓一下台下眾人,以為這樣總是好的。事實上是,那些坐在台下聽講道的人,他們都早已知道了這些,許多人都已不會去觸犯這些,又或許,許多人聽這些的次數太多已經聽得太麻木了。那麼,你們辛苦努力所準備好的講章,作用在那裡呢?說給誰聽呢?傳道人呀,你們可曾想到,帶著一夥慈愛溫柔的心,去 "求" 你們台下的人、去 "勸" 你們台下的人與神和好,那才是真正的能夠觸摸著他們的心,融化他們的剛硬。保羅說:"豈不知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麼?"〔林前5:6〕真希望有更多傳道人知道這個奧秘,能掌握到如何利用這一小撮的面酵。
保羅說:「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的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的快樂。想到你心裡無偽的信......」〔提後1:3〕 又說:「我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如今我曉得以後你們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使23:38〕看見這些充滿情感的文字,真是令人流盡一千公升的眼淚!
叫人潛移默化的,不在乎講者智慧的言語。保羅說,沒有了愛,"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知識也歸於無有。"〔林前13:8〕若有人愛神愛人,所表達出來的愛,不是單靠在口頭的言語上,不在於努力去告訴別人,你們要知道些什麼知識。這人是會用許多非語言的話,從內心裡表露出來,是很容易便讓人知道的。有人要學習保羅的金句,這可不太難,把他寫在聖經裡的經文,多唸幾篇,總會有豐富的收穫。但是,沒有學到他從內心狀態所帶出來的、在文字行間裡表達出來的情感,金句呀金句,它們也終歸於無有。
約翰一書第一章,就是教導一個 "傳" 字,告訴人要傳些什麼:"這生命已經顯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一1:2〕傳道人要喚起別人追求靈性,不是從經文裡圈出一些可以用來發表的自高自大言語,而是自己要把「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裡」,同樣地用這個 "起初"〔是神先愛我們〕來勸勉別人,叫人也把它常存在心。傳道人若照這樣想這樣行,自己就當會對台下的眾人存有信心,不用自己去教訓他們,而是會滿心相信 "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他們。"〔約一2:27〕
在基督裡,我們就是新造的人。這新造的人,是一個已經有 神住在心裡的人。這個新造的人,已不再需要用 "人間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西2:8〕去凡事教訓。我們最需要的,其實就是那一點點的面酵,那面酵,叫做 "愛心"。
愛心,在這末世的日子裡,是很珍貴的,也愈來愈珍貴。而且,人們原有的愛心,已經是保不住了,已顯明在 "一代不如一代" 的現象裡。在今天,有孩子已長大的父母,拿前後兩代去作比較,這事情盡都知道、心裡有數。主說:"我可以用什麼比這世代的人呢?他們好像什麼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路7:31〕如今,我們雖然是基督裡的人,可是,我們這些曾經活在世俗日子太久的人,仍可以說,我們還是剛看見的瞎子。我們的愛心已沉溺得太久了,還是不停地需要傳道人把我們的愛心呼喚起來。
"與喜樂人同喜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哀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12:15〕沒有愛心的表現比這段所說的更大了。人若存在有真正的愛心,別人是很容易領受得到的。若有人只用口說說,而不動真心,別人也會明瞭於指掌上。所以,使徒約翰按事實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一3:18〕
不要小看這一小片面酵,它是許多教會成、敗的見證,是傳道的人首先專注要做好的事情。主說:"只要裡面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都潔淨了。"〔路11:41〕今天還未能夠拿出這面酵的,還有明天。從頭再來,彌補昨天的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