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在回家的途中,先生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人最不覺得自己需要神」?經過簡短的討論後,我們的結論是:自認為是「好人」與「有本事」的人!「好人」因為自認為人坦蕩,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且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良心的事,且助人無數,很滿意自己的行事為人,覺得死也無憾,所以不需要神的護佑。這樣的人也就是所謂「自義」的人。至於「有本事」的人,則認為凡事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天下沒有難成的事,有志者事竟成;即使在失敗、困苦中,還是樂觀地覺得只要努力,就有轉圜的餘地,成功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種人通常有股莫名的傲氣。
想到「有本事」的人,我忽然想到因為各種原因,從中國輾轉到北美的許多出類拔萃、自負甚高、畢業於一流大學的學者。他們到了北美不久後,許多人竟紛紛推翻信奉已久的「無神論」,甚至有些人進入神學院就讀,也有些人最後放棄學者的身份,成為了傳道人。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放下了高傲的自己,轉而成為神的僕人呢?在信主前,這些佼佼者可都是邏輯推理能力極強,滿腹經綸,才華洋溢,天賦異稟的天之驕子呢!是什麼因素讓他們的言語、行為、思想在短短的時間裡做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他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在他們生命的某一個點(通常是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遇見了神」。更直接地說,就是在與神面對面時,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狹隘與醜陋。以前驕傲地以為憑己力,可震天撼地,但在全知、全能的永生神面前,在祂的光照下,他們看到的自己,竟是如此的不堪,內心深處被強光照到無所遁逃,所以心裡產生極大的震撼,因而完全降服在神的面前。也因為如此,他們因而對人、對神,甚至自己為何存在於世與價值,有了新的體悟與認識,所以開始緊緊地抓住神,求祂的祝福與帶領。以前所引以為傲的知識、財富在他們遇見神後,有了迥異的價值與意義。
以前曾經聽過一位朋友說:「去教會的人,都是一群不求上進,沒有志氣、鬥志,失敗的人」。以前聽到這句話時覺得很刺耳,但是現在反而覺得這句話也非完全錯誤。沒錯,許多初到教會的人,的確是因為受到了傷害、挫敗,失去志氣、鬥志而到神面前尋求幫助,但也就是因為如此,他們才真正看清楚自己的身份。唯有放棄靠自己的能力來抓取東西,且被神光照的人,才會看見自己原來的本像,從前所自恃的,原來是這麼的膚淺與愚昧。
聖經裡提到一個名叫雅各的人。雅各在未真正遇見神,被祂調教以前,是個自我感覺良好,聰明狡猾,心思縝密,極其強壯的人(聖經中甚至記載雅各與神摔跤時竟贏了神)。但是當神在雅各身上最強壯的部位(大腿窩處)摸了一下,他的腿子就瘸了,一輩子成為跛腿的人。雅各也因此意識到他以前所以會那麼依靠自己的力量,乃是因為從未被神真正的調教過(創世紀三十二章),所以他在瘸腿後,對神產生真正敬畏與依靠之心,不敢再靠己力汲汲營營了。
最可憐的人不是犯錯的人,而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犯錯的人。這樣的人不只有犯錯,而且是活在無知的黑暗裡。原本自負甚高的雅各,因被神摸著,在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力量後,他才真正認識自己的有限,所以一下子謙卑了不少,也因為如此,他才學會要單單地「抓住神」,求祂的祝福。因為他真實的體會到神才是祝福的源頭,而且祂的祝福,常常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你覺得自己是「好人」或「有本事」的人嗎?你的「好」與「本事」是以什麼為比較標準的呢?願我們都能看清自己目前的本像與光景,如同雅各遇見神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