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異國情】嚮導

 

導遊是城市人耳熟能詳的行業。對旅遊人仕,有導遊相助,的確省了不少時間,又能增加見聞,和帶來許多遊玩樂趣。非洲是個旅遊熱點,每年從歐美各地都有不少遊客擁止。然而,當地有規範的旅遊機構不多,自顧的當地導遊行業便大有作業的空間,經常可以看到外國遊客成群中,也有一兩名當地導遊帶隊。女仕們到處逛遊,在男仕導遊倍同下倍感安全。當然顧用「導遊」也視乎遊玩地方需要和收費價格,仍有選擇餘地。不過在非洲,以下的出門行旅,外國人必須有嚮導陪行才可,沒有選擇餘地。

陸路荒郊。外國人出遊,總會選擇駕駛越野四驅程車,還顧用當地人相陪指路。當遇上不測之禍,如發生爆呔時,隨即有人協助搶修,他們以氣力見稱,其豪爽助人的風度可嘉。要問路或不幸遇上事故而與當地陌生人交涉理論時,有同聲同氣的當地嚮導出面應對和解圍,減少溝通上誤解等障礙。筆者有一次難忘的荒漠旅途,與隊伍初次前往一個陌生地區,打算探訪幾個村落。可惜天黑前未找到目的地鄉村,車隊仍在荒野盤旋許久,各人又饑又累,既納悶又焦急。不久,從遠處有幾點閃光,似是在荒郊露宿的保拿人在看守牲畜時使用的照明電筒,他們一輩子過著遊牧生活。得他們樂意幫助帶路,上車後,全車各人追問他們找路結果。可是,車行了多時,他們仍是四處張望,妄無頭緒。只因他們不習慣坐著車子覓路,便索性要求下車,運用他們天賦探路的觸角,走在我們前頭步行引路。不久,他們終於找到了往目的地村落的路徑,不久抵達目的地, 那時正正是半夜,全車的人才鬆了口氣,並讚嘆這群天生具有比夜貓眼睛更銳利本能的荒野「漂雄」。

沙漠導遊。沙漠旅遊是最具驚險挑戰的遊歷。除了沿途日夜炎寒差距非常而考驗體能和耐力外,地勢因風暴而變幻無常,要穿過沙丘地域而不至迷路,掌賴全球定位儀GPS引路,或晚間靠望星而行,也不如顧用當地嚮導最為上算。食水充足是個最優先考慮的因素。沙漠嚮導在遠行前,最優先考慮的並非尋找往目的地最短速的路線,而是要計算從一站往最近有水泉的地方計算,由一泉到另一泉,泉泉接連,路線乍看顯得迂迴曲折,但實是應踏上的路徑,至終可抵達終點。短途出訪駛經草林稀少的曠野也是很挑戰。除了全程是泥路,崎嶇迂迴,每年雨季後,路面因水沖洗而面目全非。尖石,荊棘,沙丘等的驚險,更具挑戰的是途途並,無任何路標指示。筆者曾在一處四十多公里的半沙漠地經常駕車往返,走上過廿多回都是迷了路,除手上有個指南針座表外,便靠認樹來認路(只有稀疏的猴麵包樹Baobab 或荊棘樹),但棵棵形狀相近。又曾嘗試在某些樹的樹身上塗上漆油或綁上布帶以作記號,多次也給途人除丟。當地人採用的認路法,並非注目眼前的草林,而是放遠眼目,留意特殊的地形和不易變動地勢和大樹,巖石或分义路等。

雨季出門。在非洲因泊油路少泥路多,雨季更有泥濘路滑的挑戰。出門前除了應帶備鏟子,鋤頭和繩索等,最安全仍是有當地人陪行。筆者曾有多次經歷,駕車駛至積水的路段,路旁兩則有青草。筆者起初反應,因疑慮積水多深和水底路質如何,都選擇駕車避開,將車靠則在路旁而駛過,竟丟在泥濘裏,進退不能,車子並沒有鋼纜拉機設備,不能自救。那天,得村民樂意前來協助,先將車底的泥漿逐一清除,然後用幾頭驢和牛,將車子從泥澤中拉出來。經當地人解釋後,才認識到路旁青草底下可能是深深的泥濘,路中央積水因底部是硬石,水因而不能流走而積存,車輛雖要涉水但仍可安然駛過。當地人的經驗,真遠勝那只有先進技術裝備的老外。

到非洲旅遊,雖然交通路途驚險,道路欠善和各種通訊有限,但有一友善嚮導伴隨,也能使旅程顯得輕鬆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