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之前和期間,「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這句話在美國和加拿大愈來愈被一些追求"政治正確"的人非議,他們認為這樣說是"不尊重其他人有不同的宗教"。基督徒若不加思考便接納這樣似是而非的理論,就正正中了那些敵對基督教人士的詭計。筆者之所以說那是詭計,乃因為那些刁難基督教的人絕不會對其它宗教人士說同樣的話,要求他們去尊重基督徒同等的信仰表達的權利。
這樣刁難基督教的人最近在加拿大中部草原省份的沙斯卡屯市(Saskatoon)出現。市政府經營的公車前面因為顯示出Merry Christmas標語而被一個組織的代表向人權審裁署控告,那人認為這標語「灌輸基督教教條」,形成一種壓迫力量使人改信基督教。也許他以前與一些基督教會有不愉快的經歷,可能產生一種憤恨的心理,認為基督教逼人太甚,因此借故生端,發泄心中不平。
幸而,有一位代表西岸BC省的印度裔國會議員(MP),公開表示歡迎任何人說"聖誕快樂"。她說:"身為錫克教徒,就算基督徒用這句話向我說,我也不覺得被冒犯。真正的多元文化能尊重所有國民的傳統,包括人數眾多的基督徒。"
沙斯卡屯市公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它只是眾多荒謬案件之表表者。對比美國所發生之類似事件,加拿大的數量可能是小巫見大巫,但可反應出整個北美洲的趨勢。根據《抉擇DECISION》月刊2012/12版當中一篇文章(Fighting back when society censors Christ),全美國當年有超過600宗基督徒的投訴,稱曾被禁制言論或表達信念的權利。舉兩個案例:
一位母親看到兒子的課室內有些家長講述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傳統,於是她向老師請求講述聖誕節的故事。最初老師也同意,但當她拿出一本聖經預備宣讀其中一段之時,那老師馬上制止她,叫她把聖經收起來。她隨即找Liberty Institute的律師詢問能否爭取為基督作見證的機會。當她清楚憲法容許宗教表達的權利之時,就回到那學校找校長理論,結果校長承認老師不對,最後她如願以償回到課室講述聖經故事。
有一群德州基督徒學生在一場學校的比賽場地上顯示寫上聖經金句的橫額,原本相安無事,但不久校長受到一個敵對基督教的團體投訴,便馬上下令以後不準他們再這樣做。這一群屬於Kountze中學的基督徒也去找Liberty Institute的律師詢問,能否在球場上爭取為基督作見證的機會,得到律師幫助從法庭取得禁制令,仍然可以繼續在球場上拉起寫上聖經金句的橫額。
以上兩個勇敢作美好見證的例子,非常鼓舞其他美國基督徒作不平則鳴的行動,並且激發一些基督教領袖和教會牧師挺身而出,表達對局勢的關注,並呼籲所有基督徒在其崗位上向社會發出回應的聲音。
其實,過去兩年已有佈道家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即葛培理Billy Graham之兒子)在其管理之下的《抉擇DECISION》月刊裡好幾次指出,現今北美洲攔阻福音廣傳的光景,提醒基督徒在合理的情況下發出呼聲和行動,並且在去年全國大選前在該月刊裡呼籲,基督徒要積極參與政府選舉,更不斷強調基督徒在公眾地方的言論自由愈來愈被限制。
另外,一位在德州的浸信會牧師於聖誕節之前接收電視台訪問時,呼籲牧師和基督徒不要懼怕討論爭議性社會問題,勇於發言,否則基督徒不能打贏當今的文化戰。這位Robert Jeffress牧師被問到為何在宗教自由受到攻擊之際,基督教領袖如此沉默不語之時,他不懼怕冒犯他的同僚牧師和基督教領袖而這樣指出:
"很多教會領袖都有錯覺,他們只看到耶穌說一些令人感動的好話而永不參與爭議性事情。事實上,耶穌以真理對抗當時的社會文化。"他更提醒所有基督徒,若他們自己不積極爭取根據憲法應有的權利,世俗人士將會得寸進尺,逐漸將教會本來的傳教自由剝削。
從以上的多個案例,我們在北美洲的基督徒應該看到:在聖經裡,使徒保羅在其書信中提到的"打那美好的仗"並非只在個人層面的事情,也同時在社會層面上。當然,後者須要基督徒群體齊心合力去對抗世俗的勢力,否則不能成事。
聖誕節引發的諸如此類的個案,其實是基督徒屬靈戰爭的個別戰役,信徒若能齊心支持一些挺身而出的領袖在社會上帶領與世俗人士的角力,那會是十分美好的局面。這些領袖不能單獨去打這場並非血氣的屬靈戰爭,他們須要很多人在背後的代禱和精神上、言語上的鼓勵,才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往前線作戰。
但願基督徒都領略到,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便會經常得勝,更能激勵他人一同努力,因而從今以後能摒棄過往那種"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使徒行傳第4和5章那裡,彼得已經給我們很清楚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