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發音】 |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世上沒有兩個絕對相同的人,即使是孿生子在性情、喜好和思想各方面,總有差異的地方。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也是一個獨特而有趣的組合,每個人有著鮮明的個性,三年以來,朝夕相處,一起學習,配搭同工,曾擦出豐富而多姿采的火花。
著名的釋經學者馬有藻博士按照聖經中對十二門徒的敘述,逐一分析他們的性格、優點和缺點,寫成了《從十二門徒看自己》,讀來趣味盎然。作者的描繪就彷彿一面鏡子,讓讀者從門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更重要的是看見上帝對每個人的心意。
十二個門徒在當時的社會裡都是最普通不過的尋常百姓,就像你我一般平凡。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出生於顯赫的家族,也不是飽覽經書的學者,更不是名成利就的大商家、宗教家或政治家。他們在性格上甚多瑕疵,同樣犯錯,與一般人無異,但耶穌親自揀選他們、呼招他們、塑造他們、悉心教導他們三年之久,用諸般方法鍛鍊他們、考核他們,期望他們日後肩負絕不平凡的重任!
門徒之中有三對兄弟,分別是彼得與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馬太;而十二個門生之中又有至少七人是以捕魚為業的,包括彼得與安得烈兩兄弟、雅各與約翰兩兄弟、拿但業、多馬和腓力,他們彼此都是相識的,不但同鄉,更是同行,關係緊密,想不到的是這群忠厚的漁夫,一直以雙手努力打魚維持生計,卻蒙耶穌揀選,一起奉獻餘生,為天國捕獲更多的靈魂。
在成為耶穌的門徒之前,他們當中也有一些在政見或信念上是持敵對態度的,就如奮銳黨的西門和效忠羅馬政府的稅吏馬太,他們意見相左,卻在同一位老師門下受教,學習後此接納和相處之道,必定是一門不簡單的生活哲學;加上各人性情迥異,有人急躁、有人柔弱、有人多疑、有人率直、有人驕傲自負、也有人內歛謹慎,在這樣的一個團契組合裡,若不是被耶穌的愛溶化、陶造和更新,絕不可能彼此包容,互相磨合,甚至有著同一的心志,願意為宣揚真理,不惜賠上自己的性命!
彼得常常在門徒名單中排列榜首,足見他在這個團隊裡領袖的位置。他確實有領導的才幹和影響力。他的美德多,可是缺點也不少。他是典型的加利利人,性情率直豪放、熱情勇敢,卻容易衝動,行事鹵莽,心直口快,行動先於思想。彼得的好奇心驅使他經常發問,我們今天才懂得更多屬靈真理,他曾向耶穌問道:「饒恕人要多少次才好?」「我們為主已撇棄一切,將來可得甚麼獎賞?」「主啊,這人將來如何?」每一個問題都牽引出深層的意義,啟發屬天的智慧。
與彼得恰恰相反,他的弟弟安得烈個性隨和安靜,在哥哥鋒芒畢露的掩蓋下,他安於退居幕後,絕不多言,不好爭辯,卻善解人意,而且觀人於微。在五餅二魚的神蹟裡,是他留意到一個小朋友帶著五個餅兩條魚,也不嫌瑣碎,難成大事,艱難地穿越群眾,來到耶穌面前。他只知道聽從老師的吩咐,盡本份做應該做的事,努力地在人群中找食物,找到多少便是多少,去滿足這裡許多人的需要。
跟隨耶穌的三年裡,他們從世俗的理解轉向屬靈的領悟,從驕傲自大轉向謙卑順服,從信靠自己轉向仰賴上帝,從膽怯懦弱轉向勇敢剛強,從無學問的小民轉變為初期教會舉足輕重的屬靈領袖,因為耶穌復活的大能將他們的生命徹底扭轉過來。
十二個門徒都是平凡人中的平凡人,並無過人之處,他們各有優點,可是他們的失敗和軟弱不見得比我們少。他們之所以變得不平凡,是因為呼召他們的是一位不平凡的主。無論人生有多少缺失,只要我們願意交到耶穌手中,經歷祂的塑造和改變,生命也能煥然一新,發出光彩。不是我們能,而是上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