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成長、成熟、成聖】第二講 男人篇(2)

 

HeadlineImage1212 Tor

 

真男人的第二步:「卸下」

回顧就是反思

尋找真男人的第一步是「回顧」。回顧就是反思過去的強弱機危、成敗得失、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和甜酸苦辣。回顧的滋味因人而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對大部份人來說回憶往事如果是苦樂參半其實已經是一大幸事。

回顧就是處理

回顧本身已經是一個挑戰,但回顧自已的過去後又可以如何就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你一定會問:回顧後可以做什麼?回顧後應該做什麼?回顧後需要做什麼?回顧絕不是目的,回顧只是一個手段,希望藉著這「行動」去徹徹底底的了解自已的過去,清清楚楚的理順問題的所在。因為只有回顧沒有行動就只是一個回憶罷了。上文提到的「五常法」可以幫助一手,讓我們可以更有效地組織,整頓和清潔我們的經歷和經驗。

回顧就是為了「卸下」

我們為何時常感覺停滯不前,沒有能量,總是被沉沉重重的感覺牽制著?快樂甜蜜的往事讓人回味,使人振奮;但苦澀傷痛的回憶壓著人的心頭,使人氣餒。使男人氣餒的因素可能是因為擔子太重、身心太累、包袱太沉、鬱結太深、面具太多、束縛太緊、偽裝太強,心頭就像被千噸巨石壓著,怎有絲毫動彈的機會,不氣餒,不沮喪才怪。「卸下」就是要將這些心頭大石解除下來,不是一個容易學習的功課,亦不會是一個很順利的行動。因為有時我們還未有足夠的力量、信心和安全感去將一些往事從我們的生命中剔除。

男人最需要卸下的五個傷痛

有人總括了影響男人最深的五個傷痛,就是「父親不在」的失望、「裙腳仔」的苦惱、「孤單失落」的難受、「欠缺遠象」的散亂和「心靈空虛」的惘然。

父親不在
父親不在雖然有很多原因,如離世、在遠方工作、人在心不在、隱形等,但它們對兒子產生一個相同的影響,就是「失望」。沒有父親的陪伴下,一個男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感覺到約有所失,總覺好像留有一大片空白,總覺好似被一個很大的黑洞圍繞著。

裙腳仔
男人很怕被他人譏諷為裙腳仔,被人嘲笑過份依賴母親。但這是誰的問題呢?真的是兒子太過依賴母親,或是母親太過依賴兒子?有心理學家直言說:「裙腳仔是媽媽造成的!」話亦說回來,有時男人亦樂於做一個「無憂無慮」的裙腳仔,但「可悲」的是,他忘記了這種「享母親的福」正正是身邊太太的最怕。弟兄們,不要因「福」得「禍」。

孤單失落
男人表面上喜歡「獨行俠」的自由自在,潚灑縱橫,無拘無束,無牽無挂。保羅西門(Paul Simon)的歌也有唱:「我是一塊石頭,我是一個孤島!」男人真的喜歡自我孤立?絕非如此!男人肯定不是「塊然天地間,自是孤生者」,只不過他們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不勇於開放自已與人分享,不敢於接受弱點「外露」。選擇離群獨處表面上很安全,但缺少「人氣」,怎會不孤單,怎會不失落!

欠缺遠象
沒有目標、計劃、藍圖,就沒有前進的驅策力。聖經舊約箴言的作者曾經對這種現象提出一針見血的警告:「沒有異象,民就放肆」(29.18)。現代中文譯本則譯為:「沒有上帝的引導,人民就放蕩不羈。」表面上一個人可以無憂無慮,樂得清閒,但如在新約聖經七個污鬼的比喻中,耶穌指出「那人」未後的悲情比前更甚,因為他高估了自已的控制能力,低估了撒旦魔鬼的侵略能力,和錯估了神的保守能力。

心靈空虛
有人打趣地說:「心靈空虛不是罪,誰沒試過?就像肚子餓了,找食便可。」這個是對的,心靈空虛本身絕不是罪,但最重要的是要問:為何你會感覺心靈空虛?你有沒有什麼解決妙法?如果虛理得不妥善又會有什麼後果?心靈「肚餓」的問題遠遠超越肚子餓的問題,怎能雙題并論。心藥還需心藥醫,用錯料子,下錯藥方,不單病不能除,更會惹禍上身。能掌握實況,對症下藥,才不至病入膏肓。不適當的東西,再多也沒有用,且可能會物極必反,至泥足深陷,不能自拔。弟兄們,中國史書「左傳」的警告不可不防:「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對「不能承受的重」劃上一個句號

往事如煙,輕輕淡淡;往事如鉛,沉沉重重。美好的回憶本應牢牢的銘記心中,細細回味,讓它們成為往後困難日子的「再生」能源。但可歎的是,心裡總是盤算著如傳道書七章十節所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傷心難過的往事就成為永不「埋口」的傷口,不單如此,我們還容許自已和別人在傷口上灑鹽、倒醋,讓它們永遠「活著」。

新約希伯來書論「放下」的啟迪

希伯來書十二章一至三節展示一個重要的路線圖:兩類楷模,兩種放下,兩種態度和兩個目標。

兩類楷模
希伯來書直接或間接最少用了十五個人物及組別來激勵我們,讓我們從這些絕對不完全的「問題人物」身上學習忍耐、學習放下、學習信心、學習盼望的功課。最後更在這些「偉人雲彩」以上再加上一個終極榜樣—為我們犧牲贖罪的主耶穌。有這兩類楷模榜樣作先鋒、作後盾,我們這些「晚輩」還有什麼需要懼怕呢?

兩種需要放下的東西
「重擔」和「罪」就是作者的關注點。我們與眾先賢沒有分別,一生中總是糾纏於各類有關生存和生活的重擔裡。雖然努力奮鬥,但心靈願意肉體卻軟弱,真是「十八灘頭,溪流湍駛,行不得也哥哥」。更被纏累著人的心靈的罪控制著,不能自主,成為罪的奴隸任其淩辱。幸好如同雲彩般的見證人,用自己的重生經驗證依靠神就可以脫離這些制肘和控訴。

作者更以耶穌的「放下」作為一個超級終極案例。耶穌輕看羞辱、放下如新約腓立比書所描述的「神的樣式」,甘願作奴僕,作入,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個道成肉身,僕人領袖的榜樣,怎能不成為我們這些信徒們馬首是贍的典範?

兩種態度
第一個有關見證人應有的態度是忍耐,第二個形容耶穌的態度無獨有偶的亦是忍耐。我們的忍耐是因為天國的路是窄的,是充滿試探的;耶穌的忍耐是因為十字架的苦楚和罪人對他的傷害。可想而知,忍耐是成長、成熟、成聖的必須條件。成功沒有秘方,成長沒有速成,成熟沒有靈丹,成聖沒有妙藥;不能一步登天,更不能揠苗助長。耶穌忍受了承擔十字架的苦難和罪人們的中傷,我們作為耶穌的門徒,也必須承擔和背負耶穌的十字架的苦難。

兩個目標
我們願意放下是為了有力量,有把握,有機會去「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這個就好像是一場競賽,堅忍到底的就有獎賞,就有冠冕,就可以享受永福。耶穌為了讓罪人蒙恩得贖的「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慷慨就義。

人生需要放下的 66 個理由

盼望引用《遇見幸福的自己:人生需要放下的66個理由》一書中所提出的論點作共勉:

「對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裡耗費;

對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裡掙扎;

對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裡迷失;

對是非放不下,得失放不下,善惡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裡面,不得安寧。」

* 課程名稱:「男人成長、成熟、成聖」系列。日期時間:2012年10月13開始,全期為20節,逢星期六早上7.30-9.45。聯絡人:甦靈男人事工主席 簡祺亮院牧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網址:awakensoul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