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位姊妹交通,當談到教會的服事時,我很感慨地說,每當邀請弟兄姊妹一起參與、同工時,發現很多人很謙虛,覺得自己不夠資格,不願意承擔有責任的職分。有些人會說:「只要教會有什麼需要,請不要客氣,我一定幫忙,但是請不要給我職務的頭銜,因為這樣會有壓力,而且我不喜歡出頭!」還有的人似乎比較「屬靈」的說:「我回去禱告看看,求神的旨意,看神的帶領,看看有沒有感動......」,然後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每次想到這裡,我就想到當神呼召祂的僕人摩西時,摩西對神呼召直接的反應、順服神的呼召後一生對神的回應、以及神對摩西一生的保守與帶領。
有一天耶和華在燃燒的荊棘火焰中呼叫摩西,對他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當神向摩西陳明祂的心意時,曾在皇宮中意氣風發,當埃及王子四十年的摩西,也是三番兩次地推辭,並且對神說:
「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
神耐心地逐一回應摩西的疑惑,摩西還是不甘心,最後竟然說:
「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意思是說:「誰都好,就是不要是我。」神因為摩西三番兩次地推辭,就對他發怒,但還是體恤他的軟弱,所以安排了他的哥哥亞倫來輔助他,成為他的代言人,且屢屢在他們當中行神蹟奇事,讓摩西對神的呼召,再也沒有可推託的藉口。(出埃及記三、四章)
根據聖經的記載,被神管教後學會順服的摩西,最後成為一個承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且統管六十多萬名男丁(人口總數約二百萬人)的領袖。摩西在晚年,因一次的不順從神的吩咐,而被神告知,不得進入神應許給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當他知到這個「噩耗」時,本來應該相當的氣餒,畢竟他已在神的家中,盡忠了四十年,但他卻依舊在神面前謙卑地盡忠職守,為要進入應許之地,向以色列民的後代宣告神的律法。
神對摩西的評價是:「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數記十二章3,7節)。神對摩西的關心是全備的,從他初生時,奇蹟似的倖免一死,而且還被安排讓法老的女兒從水中救起,自此在皇宮中學習一切的知識,一直到生命的盡頭,神還親自為他處理喪事,將他埋葬在摩押地為止。摩西的一生,可以說都是上帝的手親自護理的。(申命記三十四章5-6節)
從摩西的身上,我學了幾個功課:
每個人從小所學習的知識、專業、技能,甚或是所處的環境、經歷,都是為了將來有一天,神呼召我們做祂的同工時所做的準備。神預備人,對人的計畫與訓練是一生之久的,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短視,也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做任何事要有從神來的眼光。
當神要使用我們時,要切記祂是老闆,祂必定會預備夠用的能力、條件、環境。所以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以為非我不可了;但也不要迴避神所要託付我們的責任,因為這所託付的責任,是對我們有益的。在這服事神的過程中,有時雖然會感覺軟弱、無力,甚至覺得重擔壓肩頭,但卻是真實經歷神,領受神祝福,讓生命成長的途徑。因為神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
所以,問題常常不是我們的能力夠不夠,而是我們對所信的神的真實考驗;到底我們是靠著自己的血氣,還是靠著神的恩典。如果生命要成長,就一定要有跨出自己舒適環境的勇氣。
在神的面前要完全的順服,因為「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路」(以賽亞書五十五章8節),所以「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三章5-6節)。
服事神的人,神不會讓他羞愧,必會親自負責。摩西雖然因為之前所犯的錯誤,要承擔後果,無法進入所應許之地,但神依舊愛他,為他的需要負責,甚至親手為他料理後事。所以我們在服事神的道路上,不需要因害怕犯錯,而不敢承擔責任。
保羅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一章27節)能夠與神同工,參與在祂的事工中,真的不是因為我們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高,說實在的,上帝根本不在乎這些;或者上帝多需要我們,非我們不成了,而完全是因為祂的恩典,是我們更深的認識神、更多的經歷神的機會,也是我們生命成熟必要的過程。
下次有機會,當教會領袖再邀請我們參與服事時,特別是擔任有職份的同工時,盼望我們都願意說:「主啊!是的,我在這裡,請使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