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移居、僑居、還是寄居

 

上月(2012年8月)有兩件事雖然發生在相距萬里之地,卻是類似的社會議題,即政府措施若切實執行將對當地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是香港在中小學裡推行國民教育,二是美國有些非法居民得到特別對待,若他們符合奧巴馬總統所制定的幾項條件,就有資格讓他們申請合法移民。

首先討論奧巴馬總統寬待非法居民這一件事。由於現今在美國有超過一千萬非法居留人士,而且從墨西哥和中南美洲來的佔了很高的比例。一般人估計,奧巴馬總統此舉是為了今年11月能爭取拉丁裔選票,以幫助他連任。

此舉固然有利於他個人和民主黨在國內的地位,卻對正在依法輪候移民申請者則不大公道,直接鼓勵人不再重視守法精神、鼓勵人只要不擇手段、旁門左道、詭詐取巧而能抵達美國境內就是成功,忠忠實實地排隊是愚蠢的行為,是最吃虧的方法。

毫無疑問,此舉又是一次人情戰勝法律的例子。肯定來說,奧巴馬總統將會贏取不少本來沒有黨派政治背景人士的好感和支持,包括美國鄰居的加拿大。因為對於很多看人情大於一切的人說,"法律不外乎人情",華人讀者對這句話一定十分熟悉。奧巴馬肯定已經贏取了這種選民的愛戴。

然而,此舉不單改變了美國社會過往人民普遍重視守法精神的社會風氣,更鼓吹了"一朝天子一朝政策"的人治風氣,造就哪種"朝中有人好做事,只要總統是我的朋友,我就有辦法達成心願"之想法。

說到這裡,筆者引用聖經耶利米書一段經文來帶出以下兩件事: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對一切被擄去的,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如此說.........,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耶29:4,7)

筆者作為一個從香港移居到加拿大的基督徒,特別用這兩句經文去提醒信徒關心你所居住的地方。固然,聖經多次表明基督徒在這世上的心態應該是寄居的,但最近香港居民對國民教育的表態的確也同樣提醒了很多基督徒如何作有責任感的公民。

正如上帝通告兩千多年前"僑居"在外國的以色列"難民"(被擄到外幫的猶太人),他們要關心當地事情才懂得如何為僑居地求平安,否則禱告如何會有內涵?若不關心社會時事,信徒的祈禱只是重複而空洞的行為而已。

在美國北面的鄰居加拿大,肯定會有些依賴難民為生的律師和服務行業人士,非常留意奧巴馬總統寬待非法居民這一件事對加國的影響,因為加拿大移民部長(Jason Kenny)今年以來推行了不少移民和難民政策的改變,目的是要大幅減少(就算不能杜絕)每年成千上萬的報稱難民的外國人數量,以縮減為接待他們而浪費的加國公款。

所以,他推動國會修改移民和難民政策,以至加拿大納稅人交納的稅款能得到更好地使用。過往20多年,加國寬大和慷慨地接待難民,其實縱容了數以萬計的自稱難民的人來享受這國家的福利 (這些人其實是經濟動機的移民),導致一個龐大的難民工業愈來愈懂得蠶食加拿大國庫的公款而自肥!也因為這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人本來不知道有這樣方便的生存途徑的,由於這些"難民服務"人士的慇懃招待和介紹,引誘愈來愈多人擁來登岸,以爭取福利。

對比很多在北美洲的移民不甚關注其"僑居"國家的前途,香港有數以萬計的年青家長和子女在早一個多月前集體上街表態,反對使用內容不正確的國民教育課本,希望子女不被政治性洗腦。他們這樣的行動清晰地表達出一種立場:香港的壯年和青年人士不再擁有他們早一兩代哪種難民和移民心態!雖然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絕大部份都是1949年之後逃難到香港的,都有哪樣的"僑居"心態(就好像筆者的父母前半生的難民心態)。

但時至今日,最近上街表態的香港人都不再有哪樣的"僑居"心態,而是積極地履行其公民責任和權利-對好的,他們會爭取和贊同;而對壞的,則反對和指正。

全世界的移民大多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而遷居,無論困難重重也不怕,只要有一線希望、只要一條通道,他們就無懼風險。然而,基督徒更要牢牢記住,人類歷史上也有為宗教信仰的權利而移民的。

一個最出名的例子就是「五月花」號和後來的英國清教徒移民,他們來北美洲的最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敬畏基督的國度,其立國和治國精神可透過聖經中的一句話表露無遺: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歷代志下7:14)

願"僑居"在北美洲的華人基督徒都能遵行上述兩處聖經(耶利米書和歷代志下)的教導,多關心其居住地的社會動向,以至懂得為國事代禱和履行其公民義務,發揮光和鹽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