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傷害母子情
暑假前,學生全年成績放榜,正如眾多母親一樣,陳太滿懷盼望地期待著收到兒子成績表,看看可以報考那間大學。她雖已不敢期待有太突出的分數,但她從未想像會收到如此低落的成績,主要的四科皆僅僅及格,試問有那間大學會收讀?再細看內容,全年缺席堂數頗高,母親更難以接受。問他何以有此成績,及如此高的缺席次數。兒子似乎很樂觀地看結果,認為能升讀大專也不錯,日後仍有機會轉入大學,而缺堂更是沒有大不了。他補充:"不喜歡便不上該堂,自己看書更有用。"
陳太聽到的似乎是藉口多於理由。母子二人為此討論,結果雙方都越爭越烈,情緒急速升溫,對口大罵,甚至出現粗口,敲裂傢俱。兒子於盛怒下離家出走,雙方冷戰多時。
爆發皆因分歧深
上述情境,有中學生的家長相信並不陌生。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家長很多時都"考慮週詳",難抑失望情緒,甚至"無限上綱",想得很遙遠,推想至兒子如果入不到大學,他的人生就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將來會做乞兒......。到了冷靜下來重新思考整理,再加上現實例子,未能直升著名大學的大有人在,也非世界末日,只可算是兒子"不懂珍惜機會,或不太順利",但不可確定因此就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因為當中有太多因素影響他未來的前程。但,當時的衝突卻可以破壞彼此關係,加深誤會,引至溝通障礙,親子關係不前或倒退。要等到對方成熟明白事理之時,可能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溝通兼顧情與理
而當時的反應,正好是雙方的 EQ 考驗時刻。當時的爭議,母親是否為了表達心中的不快、失望、不滿,要顯示出自己的過往的付出,卻得不到合理的回報,要因此而教訓兒子快去"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兒子又是否藉爭吵及暴力而遮掩缺席、不盡力,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在這關鍵時刻,雙方如果都以較佳 EQ 處理,又會有何局面?無疑,在這類場合,較成熟又具人生經驗者宜採取更高技巧處理衝突。要讓兒子對此問題有深刻認識,作為母親的宜先按下自己的情緒,去了解整體事情的大局,情理兼備,才能帶出兒子認識及承認自己的責任。
關心也要同理心
父母要成為情緒智能(EQ)的好老師,必需本身能夠掌握基本的能力。身為父母如果無法分辨自己的悲傷,就不可能教導孩子認識他們的悲傷。"同理心"是父母們非常需要的技巧,到底孩子身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例如孩子面對未能升大學的內心感受,你能體會嗎?一方面要根據你對兒子的了解認識,一方面你也得花些時間精神陪伴他才能知道。
學習 EQ 五範圍
父母要增強自己的情緒智能,包括五大項目:
一、認識自身的情緒。對自己情緒的察覺及了解是基礎,唯有能認識情緒才能進一步運用情緒帶來的影響。你覺得自己是"情緒帶動"行為,還是"理性帶動"行為?你知否自己有時不由自主地過於興奮衝動,有時卻又沉默無神嗎?
二、妥善管理情緒。你覺得自己在面對各種不同的壓力挫折時,能夠適當安排處理,而不是任憑宰割嗎?你可否回到工作崗位時暫時放下家裡的困擾?又或是回家後暫時忘掉公司的壓力?你可能同時面對個人健康問題、夫妻關係暗湧、子女青春期反叛、公司人事衝突壓力,而仍然能安排週末燒烤派對?
三、自我激勵。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保持熱忱、排除其它負面的干擾,是發揮才能的必要動力。在逆境時,你能否多看曙光而非只擔心惡運將臨?在看似困局難解之時,可以爭取片刻安靜,不作情緒發洩?在看似走投無路之際,你仍有一份幽默感,激勵自己"窗外依然有藍天"?
四、認知他人的情緒。察覺並了解他人的感受,這就是"同理心",是較深一層的人際技巧,是一個人在社會家庭中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起點。你會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嗎?可以在了解對方的看法後,又能保持你的立場,再推展更高一層的觀點嗎?
五、人際關係的管理。了解他人的感受並能予以掌握影響,即能有效促進人際關係。一個人的人緣好壞、領導能力、協調能力都源自於此。在家庭、在工作單位、在團體裡,離不開人際關係間的週旋,你是左右逢源,還是左右為難?人人皆可埋堆,還是鶴立雞群?你是原則分明,還是妥協互利?根據甚麼因素轉變你的人際關係策略?能掌握人際關係,週旋於不同群體,而又悠然自得,這便是 EQ 的高峰。
如智商(IQ)一樣,我們都具有情緒智能(EQ)的基本水平。然而,透過學習、訓練、融會貫通,EQ 的技巧亦可以提高。由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到管理自己的情緒,之後再自我激勵,推己及人,建立同理心,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EQ 是可以協助個人在家庭、工作、團體、社交等範疇,都有更合宜的關係和成就。陳太和她的兒子,如果增強了 EQ 技巧,相信會能達到更有建設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