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日一日地過,很容易被人遺忘。於是人用盡各樣的方法,來把它們記住。日子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采,混淆了的記憶會令甜美的回想欠缺一份完美,於是我們努力記住那年那月那日那地方。在團契裡與弟兄姊妹分享一些我們難忘的日子,有到職上任的日子,有兒子向父親示愛的日子,有初次邂逅的日子......盡是一些在生命裡曾留下不能磨滅印象的深刻的日子,盡都是生命旅途上不能忘懷的里程碑。七月一日,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它是加拿大國慶,也是紀念《O Canada!》正式被接納為國歌的日子;是香港回歸的日子,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任行政長官上任的日子;有人更說,它是香港人上街遊行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日子。
今年的七月一日,對我們教會來說,將會又是一個特別難忘的日子,因為我們搬堂了。搬屋、搬堂,對很多人來說,未必是一件很艱巨的事情,但是,教會在現址已經差不多有十八年的光景,要搬,可是談何容易?!
搬,是一個動詞,也表徵著只是一個過程,即使是多艱辛,相信我們也可以撐得住,事情總是會過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意見紛紜中達成共識,如何讓全體會眾明白為了甚麼而搬,如何理解為甚麼是搬堂而不是購堂。感恩的是,在漫長的日子裡,我們等候,我們學習禱告,求問神的意思,不要管我們的意思。耶穌在客西馬尼對天父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您的意思。」(太26:39)
一位建築師曾經投訴,客戶請他劃則蓋房子,大多沒有徵詢他的意見。他們只希望自己的願望成真,得到滿足。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何嘗不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求神按照我們自己的意思成就,只求神保守我們早已盤算的計劃順利進行,祂只需要蓋章認可。
在過去一年多的購堂過程中,我們學習放眼天國。我們每週禱告,卻求神讓最需要這堂址而又合祂心意的教會成為最終買家,而這教會不必要是我們。結果,因為維修費用過巨,我們的出價未獲賣方接納,惟有要在租約期滿之前遷出。這對大部份會眾來說固然是一個打擊,但對這個經歷長期禱告得來的結局,也懂得學習欣然接受,因為我們沒有忘記,我們祈求的,豈不是遵行神的心意嗎?
整個禱告的過程讓我想起,六月中旬在鋼索上走過尼亞拉瓜大瀑布的Nik Wallenda,他不單只在開始之前與家人禱告,他從美國的一端走到加拿大國境內,除了一步一驚心之外,他更是以無數開聲及無聲的禱告求神支撐著,整個過程成為依靠神的美好見證。我們等候的過程也是一樣。
購堂失敗後,我們繼續尋找新堂址搬遷,蒙神恩待,在短時間內弟兄姊妹合力接觸溫市各大小教會,在既定時間內不緩不急的選定新堂址。於是,一個看似艱巨、困難、不知從何入手的功課,我們學習一步步的踏著神的腳蹤,不慌不忙地走了下來。
或許有人認為新居入伙才值得大肆慶祝,或許有人會覺得要自置物業才會高興過來,更多的人會以為心想事成才配得歡喜快樂,誰曉得欣賞那緊緊跟隨神的每一雙足印?我曾經在不同教會有五次買賣物業的經歷,有成功,有失敗。曾目睹成功後的不思進取,也見證過失敗後的自亂陣腳,只體會到要摸著神的心意,只得不斷禱告,時刻尋問,以先例作為尷尬,以禱告作為支柱,以順服作為勉勵。
七月一日,是一個新里程的奠定,新旅程的啟航,新一章的揭幕,是整裝再出發的日子,是重新再奉獻與主的日子,是對主使命再一次承擔的日子,這怎會不是一個特別的日子?